1)第146章 好消息_历史学霸在秦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被人踩在脚下,是让人愤懑且难堪的,那种屈辱是压在脊梁上浸入骨髓里的,比之刀剑加身更疼痛难忍又无所适从。

  在官方没有封锁消息的情况下,签订合约当日的情形很快传遍了上郡。

  初初,百姓理解周宁的所作所为,痛骂匈奴的卑鄙无耻,可随着两个作坊沉默且高负荷的赶工,并且短期内停止了对外售纸之事后,另一种声音越来越大——王姬到底是女子,心慈手软,优柔寡断。

  是的,一直有一部分人认为不该受匈奴的威胁,答应匈奴的条件,而且这一部分人还大多不是普通人,而是在造纸作坊兴起时就组建了商队往各地卖纸、就势起家的成功人士。

  他们有眼光有见识,也有钱有人更有胆。

  他们或是一身不屈傲气,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屈辱求和,所以他们不满周宁的选择,他们是单纯的厌恶受辱以及求和这样的行为,根本不管面临的威胁和后果,所以一伙人也是最先发出反对声音的,只是到底人少构不成气势。

  再有便是同彭越等人一样,理性分析利弊,分析敌我双方实力相距,再评估对方的信用后,认为妥协后患更大的人,他们也觉得不妥,但也理解周宁面对的困局,理解她的选择,所以暂时观望,只是心中到底也生出些“到底是女子”的想法来。

  还有一部人是觉得反正没有把对匈奴的进贡换成税赋摊到自己头上,所以觉得无所谓。

  然而所有的情绪在造纸作坊宣布暂时停止对外售纸,往后也减少对外销售的数量的时候爆发了。

  停止既减少售纸数量,首当其冲的就是行商着的利益,其次便是作坊的收益不好,工人的福利自然也就略微下调了。

  “就不应该答应匈奴的条件!”暴脾气的行商人如此说道。

  有人背地里嘀咕出真心话,“九原是九原,上郡是上郡,咱们管……管他们去死啊!”

  有人不知是真是假的义正言辞的道:“我们不是不顾念九原的百姓,只是饿狼哪里有满足的时候,有哪里有信义可言,若是这些东西能换回九原,我们自然是愿意的,可问题就是既救不了九原,反而把我们自己也拖累了进去啊!”

  有人不满而怨怼的下了结论,“这次王姬真的做错了。”

  这话还是有人辩驳的,“那么多百姓,你让王姬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在自己眼前,你以为咱们王姬是秦二世么?”

  原本这话是没人敢应敢怼的,上郡至少八成的百姓都受过秦法之苦,剩下的两成即便没受过,那也没少见过,蒙恬筑长城、修直道,那都是真真切切发生在上郡的事。

  你嫌弃王姬太仁义、太顾念百姓,行啊,那你去挖直道修长城吧,什么?嫌太累太苦,嫌秦朝从皇帝到小卒全不把咱当人?那你还说个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