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妥协_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斗师在张曙光的命令下开始化整为零,实际上,在下达这个命令之前,张曙光对于这个命令都感到有些忐忑。虽然他对自己士兵的战斗力有所了解,但是,他很清楚,自己所率领的部队不是殷勇的部下,更不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那群恐怖士兵的翻版,说实话,如果让他手里只拿着五六式,他根本不相信自己可以顶住高出自己几个装备级的敌人的一波攻击。

  也正是基于这种合理的怀疑,张曙光从部队化整为零开始,目光就一直死死盯在屏幕上,同时在心中预测着最坏的结果,期冀说服自己能接受。幸好,最坏的结果没有出现,士兵一队队从大单位变成小的作战单位的过程中,并没有混乱和崩溃,而仅仅只是因为一些指挥上沟通的偏差,与敌人发生了遭遇,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减员,但总的还是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此刻,所有的部队都如同一个个箭头指向前方,而在半圆汇聚的中心,则是张曙光这次的目标,伊拉克东北部重镇——苏莱曼尼亚。

  作为伊拉克与伊朗边界的重镇,苏莱曼尼亚自萨达姆时代,就一直保持着与这个国家不相称的繁荣,作为库尔德人占多数的城市,这里一直保持着与西方接触的悠久历史,并且在萨达姆政权倒台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虽然,后来爆发的战争让这发展被迫停滞,但是这里的人群对于西方的了解和认同,却远非战争所能阻止的。

  而作战计划将目标确定在这里,显然也有其多方面的考量,对于这背后隐喻的意义,张曙光觉得自己没必要去考虑,他只需要达到战役目标就足够了。

  在他的命令下,化成为另的部队正迅速的接近着苏莱曼尼亚,虽然对于中国人来说,一个拥有六十多万人口的城市,不过是一个县级市的标准,可是对于中东人来说,这却足以达到大都市的标准。

  而对于张曙光来说,攻陷这里的困难并不仅仅是那些对西方认同感极强的库尔德人,更多的还有这个城市在经过投资倾斜后,构建而成的完美的交通设施。

  西面八方辐射的公路,完备的交通系统,以及连接伊拉克首府和石油中枢的高等级公路,都足以支撑敌人的追兵以最高速冲过来围堵他们。

  现在看来,完成目标已经不仅仅是以快打快了。目前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打完之后全身而退,四通八达的道路,让任何意图一旦被敌人识破,就会导致敌人依靠交通网络以更快的速度出现在自己身边。

  “是要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告诉他们,把这里的公路,全给我炸了。”张曙光随手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在那上面,四通八达的道路,如蛛网一般密集。

  ※※※

  欧盟联军指挥部内,大屏幕上被放大了数倍的头像看起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