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88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_三国之西凉兵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公即司马、司徒、司空,各个时代不同,司马掌兵事,司徒掌政务,司空掌营建,仅看三者的职能就可知宰相是司徒,但三公是并列的,司徒虽然是宰相,却不能直接干涉兵事、营建,只能通过御史台、尚书台来间接影响司马、司空,而不是直接控制。内阁不同,内阁直接掌控六部,继而掌控了天下所有权利。

  明朝一开始的内阁只是一些“顾问”性质的幕僚,皇帝是与六部之间直接对话的,中间并没有内阁什么事情,就如皇帝直接与三公的对话。

  皇帝废掉三公,将三公权利拆分成了六部,六部尚书的权利就要弱化了许多,也威胁不到了皇帝的权利,而内阁只是政策顾问,并不能直接插手皇帝对六部的直接治理,因而加强了皇帝对天下的控制力。

  但天下太大了,需要治理的方方面面太多,六部所有事情都堆到皇帝面前,精明且勤政的皇帝还罢,若是没有治理能力的少年天子呢?若是一个无能皇帝登基呢?这样的皇帝还有无能力直接治理六部?

  蛇无头不走,小到一家一户,大到一个国家,若领头人能力不行,一定会造成诸多混乱,而六部各不统属,直接领导他们的皇帝又是个废物,咋整?于是原本只是顾问性质的内阁就成了六部的直接领导,内阁取代了皇帝的角色。

  内阁取代了皇帝,这与皇帝没有治理天下能力,由权臣和三公代替皇帝治理天下是一个性质,但三公的职能是各不统属的,而内阁里虽然有好几位成员,内阁首辅却是内阁成员的统领,内阁首辅的权利自然比宰相权利更大。

  但这也是董虎所期望的那样。

  皇权的权利太大,因皇帝能力强而国家强,因皇帝能力弱而国家弱,那还不如把国家治理权利交给更有能力的大臣呢。

  当然了,权利是需要制约的,最起码监督、司法是需要独立的。

  董虎有意识在加强内阁文官的权利,他是第一代头领,内阁的权利再大也是他赋予的,内阁对他约束很小,但对于他的子孙那就不一定了,可这是保持一个国家长盛不衰的先决条件,至于会不会出现党争……他心下是认为一定会的,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江湖,权利之争是永恒的存在,他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解决,他能做的只有向历史极其发展方向推动,后面的事情只能交给后来人去完成。

  军事改革对董部义从的影响很小,董部义从自一开始建立之初就有自己的升迁、考核、监督体系,这种体系已经比这个时代的“荐举”体系先进,没必要进行进一步改动,能改动的只有将领品级的认定,与后世的军衔体系差不多,进一步简化而已。

  军衔的认定,中央禁军与地方郡兵、边军的明确,这都是董虎开口能决定的,他可以允许内阁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