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2章 反常_我在大明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位长久待机的帝王,能改变其心意的人多已死了,近来又没什么大事,怎么可能做出这般反常的事?

  还有就是什么时候册封朱允炆,您老不考虑吗?

  朱允炆刚得大功你不去借此良机册封,莫非还要拖延一段时间,朱允熥那边都立国三年了!

  当初懿文太子死后,那个急切的要立下储位的君王,莫非不是您老?

  再说了,不册封去岁你干嘛将诸王长子入京?

  搞不懂,摸不透,每一样都带了一点,但每一样的结果无不超出他们猜测!

  “……余一人之罪,无及万夫……”

  就在各类猜测的同时,曾多次出现在罪已诏中的两句九字之言化为音符出现在奉先殿内,惊恐之下无数人本该低头聆听圣旨的诸臣纷纷惶恐的抬起头来,看着御座上那道身影,跟着又连忙低下头来。

  要出大事!

  罪已诏!

  洪武大帝竟然下了罪已诏,这可是罪已诏啊,而且还是为了宝钞下的,这是要变天的节奏!

  ……

  罪已诏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皇帝下诏书,承认自己做错了,向上天以及百姓承认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下诏多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遇天灾,或者就是政权出现不稳的时,一般来说效果都非常好,毕竟这是皇帝认错,老天都不追究了你还追究个啥?

  只要不是一朝政权还没到崩溃的地步,罪已诏下发下去,民间多少会给出积极地反馈,从而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

  历史上最著名的罪已诏,为汉武帝刘彻所下的《轮台诏》,承认了其穷兵黩武,有害天下的行为,但下归下,后面的仗该打还是打,只不过有了这份罪已诏之后,民间的怨气的确压下去不少。

  而罪已诏最早的记录则由《尚书》记录,《尚书?汤诰》所记就是大禹,商汤两人的罪已诏。

  对此记载大致是大禹等帝位,无意中看到犯罪的人,就伤心地伤心地哭了起来,左右问其远古,禹曰“尧舜之时,民皆用尧舜之心为心,而予为君,百姓各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如果这不是编的,那就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份口述的罪已诏。

  而第一份明文的罪已诏,则在商灭夏侯,汤布告天下,安抚民心所有,史称“汤诰”,在“汤诰”中,商汤检讨了自己过错了,伴随着这份诏书取得了预期效果,后来又被百般附会逐渐神化。

  这才有了罪已诏的模版!

  至于“余一人之罪,无及万夫”则出自《吕氏春秋》,发展到今天基本上已经成了范文模版,与后世罪已诏中常现!

  ……

  可问题是朱元璋是什么人?

  自古得位最正,强权霸道之极的存在,那是连到马皇后,朱标苦心劝说都听不进的主,用老朱自己的话说,真要有罪,那也罪在百官,咱请他们出来治理天下,天下出事岂是我的过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