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7章 文化色彩_我在大明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有移民的属性,使得客家人的文化中充满了冒险精神,这也是后世客家人越走越远的原因,八千多万客家人分布在全球各大主要国家,不少海外华人社区更是以客家族为主体。

  追溯源头,客家人的根在赣闽粤边区,其中惠州为客家人的精神祖地,惠州下属的韶关则有客家第五州的称呼。(明朝的时候韶关为县,归属于惠州府,如今韶关,惠州都为地级市)。

  对于客家人的历史,朱允熥了解不多,毕竟前世他生活在江南一代,岭南地区都没有踏足,若非海陆丰地区建立了种花历史上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让朱允熥对广东一代的历史产生兴趣,附带对岭南文化进行了解,这才有了这丁点的记忆。

  不过好在几个关键的点还是知道!

  拉拢了韶关客家人,便可影响惠州府的客家族,进而影响整个客家人社会。

  这些因种种原因,而被中原主体文化所抛弃的汉人,为这方土地带来了浓重汉人的文化色彩,算的上被动的炎黄文化传播者,同时因自身经历,生活环境,地理隔绝等因素,客家人传承的汉文化更原始,换言而之就是版本升级缓慢。

  缓慢到什么程度呢?

  古汉文化的“活化石”,古汉语的“活化石”,为此国家三设“客家文化生保护试验区”,以研究汉族最纯正的文化,及客家文化的发展历史。

  在这种氛围下,嫡系宗族制在客家人文化中,地位远比中原更高,甚至但凡有撼动的心思都会自认为“罪过”,在家族传承中半点“灵活度”都不容,属于眼中进不了砂砾的那种。

  打个比方,朱允炆取代朱允熥消息传递进民间,中原民众的心态多数为“关我屁事,又不是我当皇帝”,稍有常识或许会感叹一句“时代艰难,人心不古”,略有地位会说“庶子得宝,庆幸之徒!”,可若传到客家人耳朵中多半会是……“啥玩意?又是那帮瘪犊子搞出来的是,老祖宗是不认了,还是怎么滴,是要遭报应的!”

  面对这种情况,造反不至于,但客家人绝对会用行动来抵制!

  当然了,中原的士族也多半了解这些,因此也不会对客家地域进行投资,所以导致了客家人实为汉人,却难得汉人红利。

  “天时地利任何,如今全部在我们手上,一旦完成对韶关客家的吸附,商道便彻底稳,并可借此快速补充人口,客家人终究是我汉人!”常森看着一脸沉思的朱允熥,又道出一件事,“此事背后没有我的影响,完全是当地客家人自发,他们通过在琼海的弟子,向我和徐祖辉传递的信息,且经过我调查,背后无第三方因素!”

  常森为了韶关客家人而赶过来这不难理解,关键的是后面的一句话。

  “小舅应该已经和他们接触过?”

  “恩!初步接触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