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3章 好少年姜伯约_三国之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3章好少年姜伯约

  “愿大汉百姓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若没有炬火,我便是炬火!”

  章武二年年初,当这句话摆在三省政务台以及诸葛亮刘备桌案上的时候,都被其中的精神和内核所震撼。

  刘备更是直叹道这句话应该让天下人都看见。

  于是等到沈晨的船队才刚离开襄阳南下没多久,作为官府邸报的文稿就已经出现在了三省政务台,然后审稿通过之后,就传达给各个衙门,昭告天下。

  邸报的形式出现在汉代,但官方统称是在唐宋时期才开始。

  汉时各州郡在京城洛阳都设有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不仅各州郡,还有各县与郡之间也有,太史慈就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官吏,叫做奏曹吏。

  奏曹吏的任务就是来往于皇帝与各郡长官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

  所以黄巾起义的时候,汉灵帝马上昭告天下,让各郡可以自己募集兵马,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地方太守募兵,抗击黄巾。刘备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根据朝廷的诏令,募集义兵,破黄巾有功而成为县尉。

  等唐以后,因为纸张和印刷术的出现,以前只有特殊情况的时候才会来往传递的邸报就进一步演化,成为了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如今印刷术和纸张也已经出现了十多年了,邸报的形式自然也开始更改,每日朝廷的政务都会传递给各州郡县,放在州府、郡府、县府以及各城门门口,派遣专门的人向百姓讲解,将最近发生的新闻以及朝廷要表达的东西传递给百姓。

  而沈晨在黄门县给学生们这段时间讲课的内容,也每天都会以这样的形式传递出去。虽然受篇幅限制,不能整版刊登,只能截取精华部分,但也足够让乡野百姓感受到他的精神内核,振作人心了。

  一时间原本就因为自创出来的沈学,已成为当世大儒的沈晨,因为更加高深的思想和发人深省的精神,渐渐为南方人传唱,说他是继孔丘之后,第二个圣人。

  这些事情沈晨自然尚不知道,他还在赶往去西川的路上。

  此时已经到了章武二年,南方的发展如火如荼。

  黄巾之乱、董卓之乱以及之后的诸侯混战为南方带来了极大的人口红利。

  虽然还没有到东晋以及南宋两次衣冠南渡,让南方人口经济超越北方的程度,但也已经在追赶上北方的脚步。

  目前大汉全国人口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