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8章 历史上第一本禁书_三国之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8章历史上第一本禁书

  魏黄初六年八月,曹丕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

  在典礼上,曹丕亲至为太学重新开学赠上贺礼。

  现在九品中正制度之后,寒门、豪强、小世家都有了入仕途径,曹魏的支持便自然上升。

  而曹丕重开太学,便是稳固这种关系。

  太学的入学条件是什么?

  官员子弟。

  甚至曹魏太学里直接就有一条校规,入学的学生只允许按照年龄大小排列次序,而不许按照父兄的官职大小排列。

  看上去好像是一条不错的校规,但也侧面反映了,只有父兄是官员的子弟,才能够进太学读书。

  之后这些人又继续当官,继承父兄的职务。如钟繇之子钟会,程昱之孙程晓等。

  所以归根到底,曹丕设立太学的初衷,其实就是继续扩大自己与中小世家、豪强寒门之间的关系,以换取他们的支持。

  为此甚至太学设立之后,遭到了大世家的反对。

  很多大世家都不愿意把家族典籍拿出来放入太学,再加上太学生都是权贵子弟,不少人都是为躲避兵役才来,学习意志不高。

  因此曹魏时期的太学一直办得不是很理想,并没有达到曹丕拉拢中小世家,并且帮他扩大人才规模的意图。

  不过这都是后来的事情,至少现在曹丕还是意气风发,想把太学办起来,加强他曹魏的统治。

  太学的开学典礼从一场祭祀开始,台下熙熙攘攘数百名太学生,在祭祀礼官的带领下,进行各种祭祀活动,向先贤诸子祈福。

  曹丕之前就已经上过香,现在坐在上面,看着下方的祭祀仪式展露出笑容,对身边的太学博士乐详道:“今朕大魏人才济济,诸公子弟皆入太学,何患大业不成啊。”

  乐详倒是没有那么乐观,只是拱手说道:“陛下,虽然诸公子弟皆入太学。但据闻都是家族学业不精者方来,真正的精干子弟,却是少之又少。”

  “哦?”

  曹丕皱起眉头道:“这是为何?”

  乐详解释道:“因如今太学典籍较少,藏书不多,且各大世家都有家传经义,相比于太学,他们更注重于家学。”

  “唉。”

  听到这句话,曹丕叹了口气,狠狠地锤了一下桌子道:“想当初太学如何兴盛?灵帝广集天下图书,置于鸿都馆、兰台、辟雍、东观、石室、宣明、太学等地,其中太学尤为之多,乃令卢植、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校勘儒学经典,刊正经书文字,刻写太学石经。可惜董贼一把大火,付之一炬啊。”

  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地方。

  汉灵帝时期儒学昌盛,因天下经文广集于太学,所以当时太学是天下儒生们向往之地。很多人都在太学读书,后来太学石经刻成之日,太学门口的马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轰动全国,可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