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7章 朕不允!_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旦虎目望着殿中众人,冷声道:“诸位爱卿都好好读一下,看看这群列侯、王是怎么说的,好好看看,这是何等的悖逆!”

  殿中群臣眼皮子又是一跳,皇帝竟然直接用了悖逆这个词。

  凭心而论,这些列侯和王的行为还真的称不上是悖逆,维护大汉社稷,保证宗庙永固,这本就是高皇帝分封列侯和诸侯王时的目的。

  殿中有的列侯没有参与上书,但发自内心的不认为这封上书的态度有问题,如果列侯都不能对国政提出意见,那还能叫列侯吗?

  那不成了宫中的宦官奴仆,郡中的奸猾胥吏,跪伏在皇帝的面前,期期艾艾,支支吾吾,口中高喊着“皇帝圣明!”

  这封上书唯一的问题就是,不仅仅侵犯了皇帝的威严,还侵犯了很多人的利益。

  光是停止战争这一项,就得罪了很多人,安阳侯韩林是怎么被赶出长安的?

  仅仅因为不赞同打仗还真不至于让皇帝那么讨厌,毕竟数年前的刘旦还没有这么独,反对一直打仗的人不是韩林一人。

  实际上是因为韩林被军功勋贵们所排斥,再不走就该有生命危险了,这才离开了朝廷,去到地方做镇守列侯。

  列侯们从来就不是一条心!

  里面的派系之混杂,是根本分不清的,但大致上可以分为元勋派,即开国勋贵的后裔,元勋派之中还分为好几个派系,还有亲戚派,即和皇室有血缘上的关系的,甚至就是从诸侯王转为世袭列侯的,还有就是刘彻时期的新贵,最后就是经典的地域划分,河南派,河北派,江东派,江南派,中央派,地方派,关东派系,关西派系,乱的很。

  但最有力量的列侯大部分都在河洛—淮泗—胶东这个圈子里面,即传说中禹王所划分的冀州、豫州、青州、徐州、兖州这五州之中。

  元勋派大多被封在这里,这些人从刘彻时期渐渐失去了朝廷之中的绝对优势,但依旧通过联姻、举荐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

  比如大司马大将军长平烈侯卫青,绛侯周亚夫是他的举主,淮阴侯韩亮是他的岳丈,他虽然是新贵的领袖,但元勋派同样能够借助他影响朝政。

  这一次的上书就被不少人认为是元勋派主导,有的新贵认为元勋派之所以会如此,是担心随着新贵的壮大,彻底挑战元勋派的地位。

  恰巧,皇帝刘旦也是这么想的!

  经过这十数年的战争,虽然有元勋派的参与,但是在刘旦的特别照顾下,攫取战功的大部分是新贵系,尤其是他从北燕王国和辽东都护府带来的旧人。

  刘旦认为元勋派借着这件事在挑战自己的权威!

  这实在是太致命了!

  政治误解,历史上永恒不变,层出不穷的事件,改变了无数的政治走向。

  一场为了化解社稷危机的上书竟然变成了一场政治对抗的导火索,这谁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