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七章 风波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论物理之路,成长环境在那摆着,很多时候他们自己也是实际用到数学工具了才去专门学习。

  而后世的高等教育早就摸清了物理学需要用到那些数学工具,都是同步学习的,使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也算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李谕最擅长的是量子力学和天文学。实际上从相对论诞生开始,一直到二十一世纪,研究相对论的人相对而言就一直不太多,不是说它不重要,而是理论框架爱因斯坦都搞得差不多了,但实验验证太难了,对精度的要求高得过分。

  那是真滴修修补补的工作。

  多的不用说,大家看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奖情况就知道:基本上一半颁给了量子力学,剩下一半中又有差不多一半颁给了天体物理学。

  基本上这两样快把诺贝尔物理学奖包圆了!

  但相对论毕竟是重要的选修课,自己也曾经闲来无事算过黎曼函数。

  如果李谕想的话,他甚至可以提前让狭义相对论问世,不过真的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众所周知,狭义相对论有很多瑕疵,局限性很大,真正重要的是后来的广义相对论。

  人家爱因斯坦自己都说过,即便没有他提出,五年之内也会有人提出狭义相对论。但如果没有他,广义相对论五十年都不会问世。

  因为光速是运动最高限速其实早就让麦克斯韦研究出来了。

  三维加时间的四维时空理论闵可夫斯基也搞出来了,唯独就是两人没有联合起来罢了。

  再说黎曼函数,虽然半年后一位丹麦的数学家格拉姆会首次给出15个解,但存在误差,而且有几个误差还有那么一点点大。

  但人家毕竟是手算,已经非常不简单了,随便列举一个解大家就知道手算难度了:

  1/2+14.134725i。

  黎曼函数本身就够复杂的,想看明白函数本身都需要具备高等数学知识,计算时小数点后面还有这么多位,想想要用手算就头皮发麻!格拉姆这意志力真是让李谕由衷钦佩。

  但李谕多精明啊,计算器就是干这事的!

  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大脑不应该浪费在这种费时费力的麻烦计算上!

  但即便有计算器这种神器加持,李谕算出来二十个解也花了一整个上午。

  感觉暂时有这些也差不多了。

  这种数字比较多的论文倒是可以用电报发出去,但发远距离电报真心蛮贵的。

  这么一封电报完整发出去,如果按照商业报价,恐怕几百两银子都打不住。

  所以这种事也不太好麻烦东京帝国大学,李谕准备去大清驻日使馆先问问,他们要是不同意再说。

  李谕刚到公使馆附近,就看到好多中国留学生把使馆堵了个水泄不通,留学生们还在不住喊着口号。

  李谕本来还以为是拒俄运动,不过听口号却是在说什么:“还我国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