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一五六章暂别自找麻烦_官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学校的选址是由捐资的华侨乡亲定的。校长说,市教育部门和镇里不得不尊重他的意见。他说,为什么选在这里?主要是方便那位华侨乡亲村里的子弟就近上学。大家都说,校长说的是实话。有一位与华侨乡亲同村的党员老师说,当村民知道华侨乡亲要捐资学校时,都议论纷纷,有人甚至希望学校就建在村里。他们认为,这学校应该是本村的学校,应该只招收他们村里的子弟。

  老钱知道,村子里说话算数的人是那些辈份高的父老,不管你到了哪里,多有钱,多有权,回到村里,你的辈份不高,都要听他们的。许多事,政府不引导,往往就会按村中父老那些老顽固的意思去办。很显然,在学校选址方面,教育部门、镇政府的引导工作没做到家。

  那些党员老师还说,建校的施工队也是华侨乡亲指定的,建校时也考虑到要建一个防山体滑坡堤,但建校期间,钢筋水泥都涨价了,所以,校舍建起来,防山体滑坡堤资金却不够了。他们说,校长曾经通过村里的父老向华侨乡亲提出再增加捐资金额。但华侨乡亲迟迟不答复。

  大家纷纷议论。

  有人说,教育部门和镇政府都询问过这事。

  有人说,镇里分管教育的副镇长曾经提出,如果华侨乡亲不答应增资,是不是应该想别的办法?

  校长说,那副镇长就提出了一个“三个一点”的解决办法。

  老钱问:“哪三个点?”

  校长说,三个一点就是,镇财政出一点,争取市教育局支持一点,由学校自己想办法解决一点。他说,学校自己想办法那一点却是最先到位的,镇财政那一点和市教育局那一点到今天还没到位。他说,鉴于这个原因,防山体滑坡堤只建了三分之一。

  老钱摇头说:“‘三个一点’虽然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但有好的解决办法还不行,还要抓落实。不落实,再好的办法不能兑现,那只能是一句空话。”

  他先了解镇财政资金没有落实的原因。

  镇委书记解释道:“我们山区镇都是吃饭财政,严格地说,还要靠市财政支持,才能解决工资发放问题,几乎拿不出资金解决搞建设。更何况,这是一所华侨乡亲捐建的学校。”

  老钱说:“华侨捐建的学校又怎么了?华侨乡亲出了那么一大笔钱,镇里紧紧裤腰带,就不行了?我就不相信,镇政府拿不出那十几二十万。”

  他说,主要还是思想问题,侥幸心理,如果不出事,拖个三几年都没关系。拖到不是你当镇委书记了,这包袱就让别人背了。

  他说,现在,你怎么交代?怎么向华侨乡亲交代,怎么向老百姓交代?

  他说,我看你这镇委书记是当到头了!

  此话一出,老钱也不听那镇委书记解释,就往外走。他要回城区,了解市教育局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