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25章别抢功_官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县的县长接待了李向东,他问,消息没有张扬出去吧?县长说,还没有,但是,已经有好几家新闻媒体听到了风声,打电话向我们询问过,我们的答复是,事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李向东说,你马上找人安排一下,青山报社的小郝记者要对整件事进行现场采访。在来的路上,李向东又想到了小郝记者,已经叫她马上赶到林县来,他要给她提供一切有利条件,让她先一步介入采访。

  他说,你必须站在有利于青山市委市政府的角度进行报道,必须阐述青山市委市政府是如何配合这次行动的。我们的同志,确实也已经参与进去了,比如,副书记就亲赴第一线,指挥整个行动。

  他说,你知道青山市经不起再折腾了,刚平息了黎钢事件,如果,再出什么反面报道,那些刚平静的网民有可能又会议论纷纷。这必然会造成不稳定。这对青山市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希望你能从稳定这个大局出发,多考虑一些实际问题。

  目前,他感到庆幸的是,省下来的行动组还没有与新闻媒体接触。毕竟,他们习惯了秘密行动,没有与新闻媒体接触的意识并不强。

  小郝记者还没到,李向东便要县长陪他去看了其他那几家刚引进的木材加工厂。他要做出一个姿态,接到造假信息后,青山市主持全面工作的市长亲自带队调查了林县的其他企业。这可是亡羊补牢的方法之一。有时候,你就是要做一做表面功夫,让小郝记者报道的素材。

  在与企业老板的座谈中,李向东强调,我们非常欢迎和感谢大家到边远的林县来投资办企业,但是,绝不允许违法经营,非法谋利。有的老板说,他们早就意识到那家企业的种种不正常行为,私下也议论,他们那么经营怎么可以维持下去,今天,才知道,他们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李向东便说,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企业老板都发现的问题,我们各职能部门就发现不到?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事件败露了,才后悔莫及?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没有深入企业,没有与企业真正成为朋友。他说,那家造假企业是绝对不会与我们成为朋友的,一定拒我们千万之外,但是,我们与其他企业成为朋友,能够听到他们的心声,就会及早发现问题。他诚恳地要求各企业老板,能够多向政府反映信息,不仅要反映自己企业的信息,也要反映一些自己对他们企业的看法。

  几个企业转了一圈,离出事的那家企业也近了,但李向东还是没有过去,他对县长说,我们回县府大院吧!县长说:“你不去那家企业看看吗?”

  李向东说:“有副书记在那就够了。”

  他可不能太抬举那些省里下来的那些人。

  有时候,太抬举对方,对方反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