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8章 惊人的质量_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8章惊人的质量

  考举结束之后,朝堂所要关注的第一项重点工作,自然便是考卷批阅。

  与后来的封建考举,考八股文章、诗书大义有所不同:刘胜所举行的这次考举,满打满算就那十道题。

  ——前四道,都是以‘某农’‘某县衙’‘某有司部门’为背景的计算题,具有唯一标准答案,根本不需要批卷官多动脑。

  先看一眼答案,若对了,那过程只要不是太过离奇,那边算是得到一分;

  就算答案不对,只要计算过程、思路正确,那也能以‘仅仅只是结果算错了’为准,按当今天子胜的授意,赋半分。

  五、六、七三道题,更直接就是诏书默写题。

  如太宗皇帝《许民弛山泽令》啊,先孝景皇帝《削藩令》等重点政策诏,都被列入了这次考举的考题当中。

  三道诏书默写,考生们也并不需要做到一字不差,只需要大致意思、中心思想准确,便可得到一分;

  甚至即便是只默写出半偏,只要能大概表达清楚这封诏书想要表达的意图,也能得半分。

  这同样是有固定答案,并不需要批卷官进行主观判断。

  八、九、十三道题,则是难得的主观题,却也只是一些富裕表面的问题。

  比如:当今天子尚为储君太子之时,曾于关中推动少府官营粮米,请指出该政对农户百姓有那些益处、能为百姓避免哪些风险?

  这就纯纯是马屁踢了——甩开膀子吹刘胜多么多么有先见之明、多么多么英明睿智,便是半分;

  再大致指出粮食官营的积极作用,即可得到完整的一分。

  就这么十道题,满分十分,却因为有足足八千多考生,而让大半个长安朝堂,都在考举结束之后趴俯于宣室殿内,交替批阅起了试卷。

  而在御榻之上,天子刘胜则暗自按捺着激动之情,静静等候着趴在殿内的百官公卿们,将考卷中的‘代表’送到自己面前。

  “也不知道这一网下去,能捞到多少条大鱼?”

  “啧啧······”

  正思虑间,太仆袁盎便捧着一份答卷,如果珍宝的小跑上前,将考卷捧上前。

  “请陛下稍观此卷。”

  “此卷字迹工整,甚至没有一滴墨污,前四道算术、中间三道默写,拿满了全部七分。”

  “即便是最后三道题,此卷,也至少能称得上是言之有物了······”

  几乎是袁盎话音刚落,刘胜便立马伸出手,甚至都顾不上臣子先奉上,再有宫人送到御案上的礼数,一把将那几张白纸抓了过来。

  又嘀咕一声‘早该把纸弄出来’,便开始聚精会神的查阅起手中试卷。

  和所有考生一样:这封考卷,总共分三张白纸。

  几乎是在看到第一张纸上的第一行字时,刘胜便收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

  ——没有考题!

  答卷上起头的第一个字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