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4章 考举的查漏补缺_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4章考举的查漏补缺

  对于窦婴,刘胜并没有再做过多的感慨。

  哪怕这位外戚是故大将军、太子太傅,是窦氏外戚,乃至于有汉以来,汉家最优秀的外戚之一,也同样如此。

  ——那封诏书,刘胜能大致确定是先帝所留。

  但很可惜:没有备份。

  既然没有备份在石渠阁和相府,那就是毋庸置疑的矫诏。

  刘胜不知道老爹刘启为什么这么做。

  不知道老爹刘启,要给窦婴留下这么一封具有催命效果的遗诏。

  刘胜知道的是:只要自己没那个心思,窦婴这一声,已经再也没有重新起复的可能了······

  ·

  “陛下召臣等前来,所为何事?”

  天子胜新元二年,春正月,未央宫宣室殿。

  本是平平无奇的一天,却因为刘胜的一声招呼,便让朝中公卿重臣齐聚于此,为这个再正常不过的日子,增添了一种不一样的氛围。

  ——严肃。

  当这样的非正式场合,让如此之多的高官重臣聚集时,氛围只会朝着愈发严肃的方向发展。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次集合,很可能是为了解决一件非常巨大,甚至大到足以改变文明进程的大事······

  “考举。”

  刘胜没有多绕弯子,而是在人到齐之后的第一时间,便将议题直接摆上了台面。

  而在刘胜甩出这个一体之后,到场的公卿重臣们,则怀着各样的心绪、带着各异的神情变化,于殿室两侧的席位间皱眉思虑起来。

  丞相桃侯刘舍明显没什么压力,只稍思虑片刻,便大致明白了刘胜的意图。

  ——去年的考举,是在春天,匈奴人叩边驰掠之后,秋天的马邑战役之前进行。

  虽然从头到尾都没有出岔子,但不得不提的是:这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考举的风头,无疑是被马邑战役抢了个一干二净。

  以至于如今的长安,街头巷尾都还不时有人在说:读书有个屁用?

  几代人积攒下来的财富,走通了不知多少门道、人脉,好不容易供出来一个读书人,参加考举经受层层筛选,最后出来也不过是个二百石的小吏起步;

  再看看军队?

  只要胆子大,随便砍下来几颗首级,那就是实打实的钱粮布帛,加官进爵。

  而且相较于‘读书参加考举高中’,显然还是‘习武参军斩将夺旗’,说出去要来的更有面子,也更能为自家带来社会地位。

  而这样的问题,无疑是刘胜所不能接受的。

  早在确定考举——确定华夏历史上第一次的考举的时间,是在去年春天之后、秋天之前的这段时间间隔之中时,作为丞相的刘舍就曾对此表达过疑虑。

  刘舍告诉刘胜:将考举安排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间节点,会不会让天下的文人觉得自己被轻视,同时又让武人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而刘胜的回答是:复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