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36章 王霸之道_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6章王霸之道

  稍劣。

  鬼知道贾贵这‘稍劣’二字道出口时,袁盎本就不抱希望的内心有多绝望。

  ——一千五百金买来的一匹马,和骊山厩的种马比起来‘稍劣’;

  而这些每一匹就价值一千五百金——至少是一千金以上的种马,而且还是足足七十五匹,却只卖了一百七十万钱,折金一百七十金。

  这,还是挖国家墙脚吗?

  恐怕这,已经可以算是在撬宗社根基了。

  为什么?

  首先,不得不提的一点是:贾贵那匹胡马,究竟为什么那么贵?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或许在草原之上,在游牧民族之间,那匹马虽也算得上雄俊,但也绝不至于价值千金,顶多就是三四匹普通种马的价值。

  但在马匹奇缺,尤其是良种公马奇缺无比的当今汉室,随便一匹种马——随便一匹能当种马来用的公马,都具备极高的价值。

  原因很简单:种马,意味着某一个母马族群,将从此过上一胎接着一胎的幸福生活。

  说得再直白点,就是繁衍。

  一匹良种公马,可以大大提高一个母马族群的繁衍速度。

  而许多匹良种公马,则能保证族群的基因多样性,极大的减小马驹因‘近亲繁衍’而先天残疾。

  从这个角度上而言,公马的价格,其实并非是简简单单的加减法,或是乘除法。

  如果一匹种马作价千金,那是因为它可以让一大群母马生下马驹;

  如果两匹种马共作价三千金,则是因为它们可以尽量保证:各自的第三代血脉有几率不和近亲繁衍。

  就这样呈指数上升,一直到良种公马,也就是种马的数量超过十匹,这就将是质的改变。

  ——十匹种马,几乎将第三代血脉近亲繁衍的几率,降到了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从十匹开始,每多出一匹种马,这种本就可以忽略不计的几率,就又会减少一大截。

  换而言之:足够数量,足够质量的种马,是一个马群能不能像滚雪球一样滚起数量,同时又不影响——至少是不太影响质量的关键。

  而袁盎的太仆,居然让这样一个拥有七十九匹种马的马群,失去了其中七十五匹种马。

  再根据刘胜的大胆推测,剩下那四匹种马,只怕也是被挑剩下没人要,才侥幸留在了骊山厩。

  如此说来,事实就非常简洁明了了。

  骊山厩的损失,决不能用那七十多匹种马,亦或是所有驽马、过半母马来衡量。

  骊山厩损失的,不单是七十五匹平均价值千金以上的种马,同时也是整个骊山厩的未来。

  ——如果有那七十九匹种马,最多不超过二十年,骊山厩就能完成种群基数积累,并累年不断地出栏马匹,甚至是批量出栏战马!

  但现在,仅存于骊山厩的四匹种马,尤其还大概率是已经‘不中用’了的老马,甚至让刘胜很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