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一二章 宁血洒疆场,不俯首称臣_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徐还修建文澜阁,开始建藏书馆之后,西湖孤山就变成了临安的一处文化圣地。

  文澜阁的藏书量堪比皇家藏书馆,还在不断征集收藏之人墨客,书生仕子纷纷前来此间借阅。

  一旁的西泠诗社也聚集了不少诗文大家,时常聚集在此处,吟诗作赋,填词作曲,已然是江南文坛盛世。

  再有,李清照是金石收藏家,其丰富的收藏吸引了不少同行。

  有不少人前来参观,并携带自家收藏前来交流。

  金石印刻本就是一体,时间久了,在西泠诗社的基础上,有自发形成了西泠印社。

  裴元衍还按照徐还早前偶然的提议,在孤山修筑了一个“博物馆”,陈列金石古物,碑刻书画等,大都是名家之物。

  如此一来,孤山出入的文化人就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学问大家。

  临安城里的书生遇到闻名遐迩的先生,少不得要多多请教。

  次数多了,为了方便先生教诲,学子请益,文澜阁索性办了一个文澜讲堂。

  每月都会请两到三位博学鸿儒,或知名大家来此讲学,临安乃至附近江南各地书生学子争相前来听讲,偶然也会就一些问题辩论,集思广益,辩驳进益。

  近几日宋金和谈,自然也就成为文澜讲堂争论的热点话题。

  尤其是韩昉到来,狮子大开口提出那些条件时,讲堂里可谓是群情激奋。

  “宁血洒疆场,不俯首称臣”

  也不知道是哪个书生先喊出了这句话,顿时得到响应,成为讲堂里人人赞同的口号。

  书生意气,最是热血。

  称臣乃国家之耻,奇耻大辱,热血的年轻人坚决反对。

  对于岁币与归还失地,书生们也觉得是欺骗,有人则呼喊着“投笔从戎,北上抗金”。

  裴元衍看到讲坛里群情激奋的书生,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然后轻轻点头示意。

  随后便有人鼓动,联合上疏朝廷,献忠言。

  书生们纷纷应和,有人提笔草拟撰文,后面有不计其数的书生签名附和。

  书生献言书被送到了朝廷,赵构不敢等闲视之。

  一个英明睿智的圣主,纳谏是必备的优良素质,虽说上疏的不是朝臣,但学子书生的联名奏疏分量无疑更重。

  大宋素以文教治天下,对文人书生格外优容,太学书生是国之储才,某种程度上也是民意代表。

  他们的发声,足以影响舆论,甚至是影响各级官吏。

  毕竟其中有不少书生是朝臣们的子侄孙辈,身份非同小可。

  毫无疑问,这封奏疏很分量。

  赵构仔细看了一遍,年轻人的遣词用句倒也确实热血澎湃,看得赵构都有些许激动。

  尤其是其中“吾主如汉之光武,英明睿智,必中兴王业。”

  汉光武中兴

  这个比喻对赵构还是有吸引力的,非开国之君要想彪炳史册,声威赫赫,莫过于中兴或开疆拓土。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