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二七章 声东击西_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凤翔清风徐徐,柔情蜜意,秦州战事激烈,如火如荼。

  秦州城下,察哥已经记不清是第多少次指挥兵马发起进攻

  他是李乾顺庶出的弟弟,英勇善战,在西夏爵封晋王。

  早年间曾率军对抗过大宋西军,最为有名的则是前两年征伐河湟。

  察哥曾五渡湟水,击败宋国守军与吐蕃人,夺取熙河、西宁州等地,为西夏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是李乾顺的左膀右臂,军中柱石。

  因为曾经西征,对陇右渭水一带的地形,风土人情颇为熟悉,进攻秦州的重任自然也就落到了他身上。

  察哥率领大军气势汹汹而来,本来让主动挑衅的宋人有来无回,付出惨痛代价。

  不想到了之后,情况却截然相反。

  宋军龟缩在秦州城里,压根不曾外出,无论他如何叫阵,刘子羽就一个态度,高挂免战牌。

  察哥也尝试攻城,但秦州乃大宋西北重镇,城池本就高大坚固,刘子羽这段时间不断整修加固,更胜往昔。

  纵然察哥率领数万大军,猛攻不断,始终纹丝不动,只能望而兴叹。

  没办法,毕竟他麾下的西夏大军主要是骑兵,战场野战,攻城并非所长。

  这也西夏一直以来的弱点,或者说短板。

  纵观百年来宋夏战争,西夏但凡获胜,大都在在野战中,或者反击宋军征讨中反败为胜。

  比如当年的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再比如神宗朝五路伐夏失败等等。

  在野外,一旦被西夏抓住了宋军的弱点,然后利用骑兵优势和野战的长处,破敌制胜轻松随意。

  但攻城掠地,却占不到多少便宜。

  真正被西夏攻陷的大宋城池少之又少,自打仁宗朝庆历年间,大宋在西北修建诸多堡寨,连成一体防御线后,西夏兵马越发受到限制。

  再有种家、折家以及西军驻守,戍边守土,大宋西垂疆域才得以安然无恙。

  如果不是宋金海上之盟,调兵前去进攻燕云,以及后来金国入侵,西军奉命东调守卫河东,保卫东京,造成西北空虚。

  西夏又怎会占领陕北数百里土地,趁机夺取熙河路,湟水谷地

  纵观西夏版图和发展史,他们在河西轻松扩地千里,将此处残余的回鹘人,吐蕃人打的抱头鼠窜,沙洲、瓜州等地轻松纳入版图。

  甚至敢越过黄河与沙漠,在河套之地与辽国争抢土地和人口,互有胜负。

  但在东南方向,虽然嚣张地威胁宋国,时常寇边,但一直难以完全击破宋军的堡寨防线,夺取陕西四路的城池。

  离开了骑兵野战,西夏的实力会大打折扣。

  所以他们对宋国作战的基本策略,多年来一成不变,差不多可以归纳为:武力恫吓,敲诈岁赐,防守反击,野外歼敌。

  今次也不例外

  几桩引发战事的冲突莫名其妙,西夏方面确认并非自己所为,认定是金国挑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