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五五章 口水淹死御史_大宋之重铸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承嗣抓周没闹出什么波折,但朝堂殴打言官事件却在发酵。

  御史言官们对赵构轻描淡写的处理似乎不太满意,接连上疏,继续弹劾徐还。

  罪名从行止无状到目无君上,从罔顾法纪到恃功骄纵,将徐还说的十分不堪,性质十分恶劣,要求严惩。

  被徐还殴打的周烨觉得极度受辱,无言苟活于世间,竟然搞出了自杀的闹剧,好在被家人及时相救,才保住了一条命。

  但此事极大刺激了言官群体,他们抱着同情态度,再度对徐还群起而攻之,要求必须公开道歉。

  有消息称他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大有堵塞公主府声讨,或是皇宫伏阙请求的打算。

  无论哪一桩,对徐还而言压力都不小。

  徐还听到之后则是连连冷笑,真是不要脸,竟然搞出了这等幺蛾子。

  羞愤自杀

  如果当日在紫宸殿上,周烨当场触柱而死,徐还确实非常被动。但回家之后临时起意要自杀,开什么玩笑

  倘若人真的死了,倒也罢了,死者为大,没准还真有些麻烦。可是人没死,所谓被家人救下,这水分就大了。

  可见周烨胆小怕死,并无死志。

  既然不想死,还想借此敲诈人,世上哪里有这般便宜的事情

  故而徐还压根不在乎,拒不道歉。

  但如果这些人真的围了公主府,影响难免不好,而且烦人。

  最严重的是伏阙请命,这可是轰动大事件,赵构肯定不希望如此,但如果真的发生了,为了息事宁人,指不定会强迫自己道歉。

  这不,刚传出周烨自尽的消息,宫里便派了御医前去诊治抢救。

  圣旨要求道歉,那可就尴尬了

  所以必须先下手为强。

  澜阁开讲辩论的日子,有不少太学学子,江南书生到场。

  略微出乎意料,今日议题竟然是运河冲突与徐驸马殴打周烨事件,乃是当前最热门的时事。

  朝堂殴打言官必然有错,文澜阁的大儒们对徐驸马的行径一番批判,没有丝毫偏袒之意。

  纷纷称赞官家秉公办理,处置公道,声称徐驸马罢官算是罪有应得。

  当然,也有情有可原之处,久在战场杀伐之人,难免会有戾气,会鲁莽冲动。

  与此同时,士林学子也对言官们的态度十分恼火。

  兵痞欺压百姓由来已久,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言官们纠察风纪,为天子耳目,为何没有察觉这些事情呢

  或者是察觉了,明知不报

  反倒是徐驸马,为民做主之后立即遭到攻讦的,言官是何初衷居心何在啊

  书生仕子最是义愤填膺,也素来以为民请命为己任,对于御史们这等“选择性奏报”的态度甚为不满,一片斥责之声。

  周烨此人,不配为御史言官。

  自杀是应该的,不过并非受辱自尽,而是羞愤自杀才对。

  这等论调迅速出现,得到众多赞同。

  读书人便是这个年代的舆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