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16章 当爹的就怂了_太子英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得不说,萧昕的这一番话分析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稳定的大后方,就是一面坚固无比的盾牌。

  强悍的火器,就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矛。

  有矛,有盾,萧逸不赢,谁赢?

  火器,一直是萧天行心中的一个恨,一个痛。

  萧天行的手里是有一些火器,但少得可怜,又不能源源不绝地进货,只能是用一个少一个。

  当保命的利器还行,用来打仗肯定是不够的。

  至于仁政嘛,也是萧天行一直想做的事情。

  只不过,大夏国刚刚建立,根基不稳,财政问题很大,萧天行不敢对世家门阀动手,只能暂时受制于他们。

  可萧逸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切。

  胡辣汤和油条,《太子周刊》,纪念币,《龙汉大劫》等等,一系列新鲜事物,一举使得大夏国的财政不再受制于世家门阀。

  但这还不行。

  因为这些世家门阀在大夏国的建立之时,都或多或少地立下了功劳。

  如果萧天行推行仁政,就有忘恩负义之嫌。

  如果萧逸推行仁政,而萧天行不加以制止,也是一样的忘恩负义之嫌。

  所以,不管是萧天行,还是萧逸,在大夏国推行仁政,都是行不通的。

  河东之地,是一个试点。

  苏州之地,也是一个试点。

  包括西凉之地。

  可萧天行背负的压力太大了,所有的世家门阀都向他施压。

  萧天行也及时叫停了萧逸,因为如果萧逸继续在大夏国搞仁政,或许大夏国就再次四分五裂了。

  以当时萧逸的实力,朝廷的真正兵马,根本抗不过世家门阀,

  大蛮国的南下,给了萧逸契机。

  太子大会的矛盾激化,更是直接引发了两国大战。

  萧逸获得大蛮国之地,也就有了施展抱负的空间,果断地推行仁政,获得了充足的实力。

  这也让萧逸看到了另外一条道路,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

  噢,错了,是封国包围本土。

  当萧逸将东洲各国平定,全都施行仁政,大夏国的百姓绝对坐不住,会奋起反抗,到时候萧逸就有充足的理由对付那些世家门阀了。

  只不过,唯一让萧逸没想到的是,萧天行的心态崩了。

  准确说,是萧韧和萧离搞的事,让萧天行的心态发生了完全的转变,对任何人都怀疑了。

  萧逸的实力越强,萧天行就越是不安。

  特么的,封国比本土还大,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

  如果萧逸有了野心,绝对可以强势颠覆萧天行的统治,这让萧天行几乎坐立不安。

  尤其是现在,萧逸勾结萧玉麟,断了大夏国的热兵器来源。

  萧天行就认定,萧逸的谋反心思已经很明显了。

  听完了萧昕的话,萧天行心下一动,抬眼问道:“昕儿,你的意思是……”

  萧昕见萧天行听进去了,立即又说道:“启禀父皇,儿臣以为,我大夏国一成不变,最多得了半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