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09章 四子,要抄底吗?_文娱新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吗,那看来是我多虑了。”

  周夏听张钊拿数字说话,心里明了,也是赞同的点点头。

  实际上在他的记忆里,原时空这个上座率的数据其实更低。

  在到达2012的12.6%的高点,后续到两年下滑,2014年跌破12%,只有11.7%,到了2017年增长到了12.9%。

  但是后续随着全国院线急速增加,上座率却是出现了下滑,2016年只有10.8%,2017年11.1%,到了2018年则为12.4%。

  有一个事实是肯定的,全国每年的观影人次和市场总票房是在快速增长的,但院线的发展却要更快。

  但反而言之,院线是长期投资,基本都是10年、20年左右,所以要放长远去看,就算现在亏了,以后可能也会盈利回来。

  只是有个情况却很真实。

  国内的院线主要还是以大中影院盈利的,其他小影院基本是勉强为生。

  周夏的电影现在几乎相当硬通货,相当是票房必然大卖,所以大院线有谈判资本,小院线、小影院可就未必跟其他院线方走了。

  这也是瞄眼院线能吸引大量中小院线加盟,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

  但是这种生意也不光瞄眼院线在做,其他的一些院线也是在做。

  毕竟瞄眼院线不可能去吸收所有的独立影院,他们对许多影院还是有一定的标准要求的。

  影院必须在几块银幕以上,拥有巨幕影厅、3D影厅的比例高于多少,影院盈利如何等。

  这些条件就筛掉了一些其他不达标的院线,而这些中小影院生存状况堪忧,运营效率亟待提升,在影院市场逐渐下沉,便被其他一些院线公司看重,也进行了吸收和收纳。

  那这些院线也就增加了自身的体量,在面对发行方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谈判筹码,达到了抱团取暖。

  这也是在国内电影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

  特别是瞄眼院线依靠互联网打开了新的管理营销之门,一批电商公司加入对电影提供票补,使得夏华影视的电影大卖,夏华影视实现飞速发展。

  其他的影视公司自然也渐渐就发觉了其中的门路,也开始进行同样的套路。

  毕竟夏华系的互联网公司之外,还有其他更多电商、生活服务网站,他们也是需要营销宣传。

  由此,这两年市场上其他影视公司许多都开始打造自身的院线,或者说叫做影管公司,即专门通过管理服务输出的院线公司。

  这些相关的公司自然不愿意给夏华的影片白白提供高排片,希望一直维持以前的返点补贴政策,甚至还暗中从其中偷票房,这也不是什么藏着的秘密。

  现在夏华影视虽然强势,想要从整个院线方口中撕下肉来,那还真是不容易的。

  “老板,现在只是邀请了大中院线的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