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6章 搜肠刮肚搬石头砸自己脚?_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6章搜肠刮肚搬石头砸自己脚?

  黄子澄此时一心想的都如何限武将之权,根本不曾发觉,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掉入了朱允熞的算计之中。

  他此时正春风得意呢。

  “军务处代理军务,职掌天下军队,杈威甚重,不应再加恩宠。”

  “下官以为,凡军务大臣,除非是简拔之新官,从无其他品级,亦无俸禄,可按七品定级给俸。”

  “除此之外,余者再不设品级,亦不额外领俸禄。”

  文官们纷纷点头。

  本来嘛。

  武将勋贵的俸禄,一直是远远高于文官的。

  有些甚至要高出几倍。

  当然,这也是历朝历代的惯例。

  哪怕是重文轻武而著称的宋朝,也是如此。

  当初宋太祖就是说好了,对武将们给予重赏厚待,让他们放弃兵权,多置良田美宅,多买些歌姬,好好享福。

  故而,论政治地位,武将拍马也不及文官的万一。

  一个七品的县令,都能将四品的武将怒骂一顿。

  但论俸禄,武将可就要远远高于文官了。

  明朝亦是如此。

  不过,明朝用的法子不一样。

  明朝是通过给武将定更高的品级,来提高武将待遇的。

  比如说,卫所里面的千户就是正五品,百户是正六品,哪怕是统领十个士兵的小旗,都是从七品。

  而文官知县,都只有七品。

  用后世军队来对比,就是军队里的班长是七品,地方政府的县高官也是七品,两者算同一个品级。

  但品级与职权并不对等。

  县令能调动一县的资源,其实际能量,不要说一名小旗,就是正五品的千户,也远远比不上县令。

  甚至掌握五千多人的正三品指挥使,除了锦衣卫这种有特殊权力的内卫,很多三品指挥使可能都还不如县令的实际权力大。

  毕竟,后期的卫所,士兵已经在很大程度与农民基本没啥区别。

  而明朝大一点的县,也有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口,远比卫所的人数多得多。

  而在这个时代,掌握更多人口,也就意味着能调动更多的资源。

  说白了,武将勋贵们有钱,他们也不像文官一样,以“清廉”贫苦来标榜自身。

  若是打了胜仗,朝廷给予的赏赐之丰厚,就更是许多文官们一辈子的俸禄加起来都比不上的。

  此际,听到说进入军务处没有额外的俸禄,武将勋贵们自然无所谓。

  就那一点点钱,他们还看不上。

  接下来,文官们又一个个站出来,出谋画策,限制军务处的权力。

  “下官以为,凡军务奏章,军情,勿论大小事,都应由三名以上军务大臣批阅,合议而定,若有争议,则请示陛下,不得一人擅自做主。”

  “下官以为,军务处不得似五军都督府一般,再另设衙门,独自办公。仍如之前在文华殿临时批阅奏章一般,就在宫内置一便所,在御前办公即可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