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7章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亟待解决的大问_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7章数千年未有之大变,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朝廷的税赋制度不能轻易改。

  若是给苏州直接下调税赋,其他地方怎么办?

  大家都这样,户部尚书恐怕都要摞挑子不干了。

  退一万步,就算他奏请老朱,给苏州额外开恩,免一年的税赋。

  那也只能解一时之忧。

  何况在苏州税赋占比如此之大的基础上,给其免税,绝非易事。

  但只要苏州的总税赋维持不变,在这个框架内灵活变通,他身为监国,就可以自己做主了。

  实际上,商品经济越发达,需要征收的田地赋税就越少。

  清朝被洋人强行打开大门后,到了后期,虽然社会越来越靡烂不堪,但在没有加征田地税赋的情况下,朝廷的税收反而大幅度增加

  光是海关一项,一年的进账就高达几千万两银子。

  后世社会能全面取消农业税,也是因为国家的税赋,早就不依靠那个了。

  苏州有雄厚的商业基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具备大力发展商业的条件。

  在此之前,朝廷的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苏州的商业发展。

  即使如此,苏州还是发展出了相当成熟的商业社会。

  巨贾豪商的数量,哪怕是在朝廷一轮又一轮的打压下,仍然远胜其他地方。

  如今的困局,只不过是暂时的。

  随着开放海禁,放开经商资格,开发票统一税赋等一系列政策的实行,苏州必将再度迎来商贸的繁荣。

  但这个时代,占据统治地位的,毕竟不是商人,而是读书人。

  受儒家礼制熏陶,大部分读书人,素来看不起重利轻别离的商人。

  朱允熞最担心的,就是地方官府以及乡绅,有意无意的对商业和商人进行打压。

  在大明,这几乎是无处不在,又难以避免的。

  故而,他才提出这样的办法。

  如此一来,苏州的地方官府,苏州的读书人,为了让商人承担起全苏州的税赋,为了不再交田地税赋,必然大力鼓励商贸的发展,促进商业繁荣。

  苏州的田税难题可解,商贸也会因此而腾飞。

  又是一个两全齐美的策略。

  刘翰墨拜谢道:“太孙殿下之恩,苏州百万百姓,必铭诸五内。还请太孙殿下放心,在刘某任内,定当竭尽全力,促进苏州商贸繁荣,以减轻田税重赋。”

  如果是换了其他地方,以大明现在的生产力水平,想靠商税代替田税,无异于天荒夜谭。

  但苏州不一样。

  苏州本来就是江南商贸中心。

  在此之前,受大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苏州的商贸潜力一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尽管如此,即使之前大明朝廷所定的商税很轻,收上去的商税,仍然不少。

  加征商税,改革税制之后,商税更是激增。

  只是后来连番变故,才使苏州陷入困境。

  朱允熞点了点头,又极为认真的开口道: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