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4章 堂堂正正之法!奇思妙想!_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4章堂堂正正之法!奇思妙想!

  “你无须紧张。”

  朱允熞淡淡笑道:“皇爷爷离宫去阳山休养,不就是想让他们跳出来吗?”

  “若是他们不跳出来,才不好呢。”

  徐妙锦喃喃道:“你真觉得陛下去阳山,是这个原因吗?我怎么觉得是想看看你的表现呢?”

  朱允熞微微怔了怔,道:“有什么区别吗?”

  两人说话间,外面有太监高声传音:“太孙殿下,户部尚书赵勉、刑部尚书杨靖求见。”

  太监清楚太孙和徐妙锦有密事商谈,故而只在外面高喊。

  “让他们进来吧。”

  朱允熞吩咐了一声,又对徐妙锦道:“伱说的方法虽然不行,却也给了孤几分启发,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孤执掌朝政,就该行堂堂正正之法,无须似他们那般行鸡鸣狗盗之事。”

  “只要稳住了朝纲人心,他们就翻不起多大浪来。”

  徐妙锦若有所思。

  此时,赵勉和杨靖已上殿来。

  “太孙殿下,户部这个家,下官实在是当不了啦。”

  赵勉一上来就告苦。

  “今日晋王上的折子,言草原部落时有南下,要平定草原,最好的办法是出塞军屯,威慑诸部。”

  “军务处那边同意了,折子递到咨政处,他们几个也都同意。”

  “可眼下户部实在拔不出钱。”

  “第二期新军的招募眼瞅着即将启动,新军战力之强,有目共睹,这笔钱是万万也不能省的。”

  “技术研究和制造局要二十万两银子的经费,说有好几样重要的东西,是太孙殿下点了名要的,断断不能不拔款。”

  “编制《洪武大典》亦需要一笔巨资,再加上今岁山东大旱,多地庄稼颗粒无收,山东的赋税不仅收不上来,还得下拔一大笔救灾的银子。”

  “可户部的国库里实在没钱了啊,本想着苏州补交的赋税收上来,还能补一笔亏空,可眼下又全部调去建设魔都新城了。”

  “户部国库的存银全部支取出去尚且不够开支。”

  “若是以前,还能再印制几百万贯大明宝钞。”

  “眼下宝钞日益贬值,再大量印制,无益于饮鸩止渴,实不敢轻为。”

  “下官无能,只能向太孙殿下辞官,还望太孙殿下恩准。”

  ……

  朱允熞的脸色微微发红。

  其实洪武年间,大明的财政状况并不算太糟糕,基本上每年都能有些盈余。

  不至于像晚期一样,需要通过加征“三饷”来弥补亏空。

  之所以现在没钱,主要还是他将钱花了。

  新军装备的武器,可是十分昂贵的。

  这个时代的工业水平不高,打造一把枪,需要很多道流程,大量的工时。

  后装枪由于结构复杂,比前装的燧火枪又贵了不少。

  除此之外,定装子弹的造价,也十分高昂。

  但尝到了甜头朱允熞,可不愿就此停下来。

  相反,他已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