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1章 蜀王之富,四喜临门!_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1章蜀王之富,四喜临门!

  成都的大明官员如刘之渤这样战死或殉节的屈指可数,临阵投降的也很少,大多数都是被俘。

  一则可能是因为崋军名声不仅传入了成都百姓耳中,也传到了这些官员耳中。

  此时虽然还没有亡国与亡天下之分(“亡天下”之说是顾炎武在南明抗清期间提出的),但读书人、士人、官员心中却也隐约有这种意识,所以对抗一个真正有改朝换代之象的汉家新兴王朝,抵抗便不会那么激烈。

  历史上,李自成的大顺在还是闯军时,做下了那么多难以为士绅、地主阶层所接受的事,最后入主京师后,还不是让很多地方传檄而定?

  当然,这也和士绅、地主阶层的妥协性有关。

  不过成都被俘官员这么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崋军破城太快了,很多人来不及想太多,就被崋军攻入官衙俘虏了。

  除了官吏,成都的三万多守军也大多成了俘虏,或临阵降了崋军。

  其次,赫连岳又汇报了攻城战中的伤亡情况。

  即便算上掌握整个成都城的过程,崋军也不过牺牲一两百人,不会有性命之忧的轻重伤员则有两三百人。

  这个伤亡数据对崋军来说不算大,但也不算小——成都城毕竟极其高大,即便崋军攻城时间很短,也难免遭受一些伤亡。

  电报中最后汇报的便是在成都城的缴获了。

  当然,这项工作并不由赫连岳负责,而是由王伟等军政员负责,同时军中宪兵、讯风卫也会进行监督。

  至于说这些人会不会联合起来贪污——或许有这种可能,但也极可能被安插在军中的绣衣卫告发。

  这便是刘升入主南京后建立绣衣卫的另一个作用了,监察内部,也同时监察讯风卫,令麾下文官武将在受到诱惑想犯错时会多掂量掂量。

  另外,刘升此前在南京登基称帝大封群臣时,对麾下有功的文武官员赏赐的金银财宝等并不算少。除非是那种特别贪财,又自制力差,脑子也有点蠢,不然应该不会在此事上犯错。

  毕竟崋军在建军之初便建立了缴获财务归公的制度,又军纪严明,并没有将士们私分、侵吞缴获的习惯。

  这一封电报中,崋军破城后的缴获主要分两部分。

  一是大明官府各类公库中的银钱等物资,二便是在蜀王府的缴获。

  成都城内的府衙、县衙乃至巡抚衙门各类库房中,一共只缴获了17万两银子有余,各类粮食加起来则有5万多石。

  不要觉得多,这两个数据相较于偌大的成都城来讲,已经极少了。

  成都乃四川省城,甚至可以说是最富裕的一座城池,通过各方情报估算,常住人口至少有五十万,不下于开封。

  这么大一个城池,几十万百姓日常消耗的口粮、流通的银钱便是一个颇大的数字。

  成都公库居然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