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9章 对敌之策,清虏遭遇_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帐中的众将领都知道,刘升召开军事会议,并非对此战没有想法,而是要了解大家的想法,顺带培养诸将的战略眼光、战术思想等,并在战前定下统一的作战思想,避免各自为战的局面出现。

  虽说崋军中流行着“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样一句话,在以前的明军等军队中,中低级将领,乃至高级将领,也都是直接按命令行事,几乎没有了解、统一、传达作战思想这几步。

  但人毕竟不是机器,都是有各自思想的,若是不能充分领悟军令中的主要思想,在指挥战斗时便很可能走样,甚至被一时之利蒙蔽,枉顾军令,自行其是。

  此时,众将便看着大帐内悬挂的地图相继举手,述说各自的想法。

  刘升花了好一会儿功夫听完,发现众将的想法大概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趁着尚未与清虏遭遇,尽快攻城掠地,扩大己方战略纵深,同时也可避免这些地方的资源被清虏抢掠走。

  第二种是稳固之前第二师已打下的地盘,分兵固守,等清虏自己打过来。

  这样做等于是以静制动、以逸待劳,还可以拉长清虏的补给线、通讯线——虽说清虏入关后补给基本靠抢掠,但总有些东西需要后方支持。

  至于通讯线的拉长对清虏的影响就更不用说了,毕竟清虏没有电报、对讲机,只能靠快马传讯。

  这两种想法的中第一种看似激进,实际认知基础却是保守的。

  为何要扩大战略纵深?

  不就是担心清虏太强,崋军一时不是对手,好有足够的余地可撤换吗?

  反过来讲,第二种想法看似保守,实际却是以崋军必定能在长线防御战中胜过清虏为基础的。

  刘升跟众将领计议一番后,再考虑到己方的兵力及后勤情况,决定采取中庸之策。

  他依旧以彭有义为先锋大将,让常备军第二师、胜捷卫的两个旅,以及骁骑卫的一个旅,尽快攻打东昌、济南两府的主要城池,扩大已方战略纵深。

  同时,他率领虎贲卫的两个旅以及南京警备军的一个师在大清河、土河、商河周边依托大小城池建立防御线。

  如果彭有义等先锋部队在与清虏遭遇后,战事顺利,刘升便从防御线上调将士前去支援,尽可能扩大战果。

  要是先锋部队遭遇清虏后战事不顺,刘升也可看情况调兵前去支援。

  实在不行,还可以让先锋部队先撤一波,到后方依赖建立好的防御线对抗清虏。

  不过刘升心里并不认为清虏军队有多强。

  比明军乃至顺军强那是肯定的。

  但主要强在士气,其次是兵甲装备,再次才是纪律、组织调度等方面。

  清虏军队的高昂士气是在二十几年的战斗中,通过一次次胜利,尤其是近些年与明军大战的一场场大胜积累起来的。

  所以,之前大部分明军见到清虏就怕,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