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3章 手书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建军拎起来,然后到椅子上坐着,一边腿上放一只,两人这才安静下来,乖乖坐在哥哥怀里,你戳戳我,我戳戳你。

  在陈建国身后的墙壁上,贴了十几张奖状,奖状的上方,又是十几个相框。

  奖状大部分是学校发的“三好学生”,也有类似“扫盲小能手”之类地委和县里发的其他种类,

  上面的十几个相框,则绝大多数都是陈建国这一年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

  除了第一篇记事文,后来他又编了好多小故事,像什么《一群流浪儿》、《一把小手枪》、《一枚珍贵的像章》、《半盒火柴》、《长在春风里》,

  咳咳,反正还是那句话,什么流行就借鉴什么,

  无非就是些小孩子在旧社会受苦,或者帮助大人与敌人做斗争的经历,再就是歌颂现在的美好生活。

  这年头就流行这个,大家也都爱看,而且套路简单也好写,便成了陈建国下手的对象,

  他每天晚上要练两个小时的毛笔字,既然是练字,那就不妨用来搞创作,所以这些文章,都是他拿着毛笔一笔一划写出来的。

  八个月前,他完成第一篇创作之后,经过深思熟虑,便将稿件寄给了少年报,并留了王婉茹的地址,还特意编了个耳东的笔名,想着姐姐应该能帮自己隐瞒一二,

  结果就是,王婉茹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可当她收到少年报寄来的样刊和稿费汇款单,二话不说便冲到家里来报喜,将他卖得是干干净净,哼,什么人呐!

  气得陈建国趁着跟山地连去三峰岭训练的机会,两天没跟她说话。

  不过,从此以后,他也就懒得再掩饰了,直接留家里的地址,创作也越来越顺利,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稿子都会被少年报采用,有些内容相似的,确实重复的故事线太多,也会将稿件退回来。

  虽然被退了稿,但是陈建国不怕,因为他还有备胎,

  那就是地委日报。

  身为本地区的、在少年报发表过文章的小有名气的小作家,地委日报对他的文章是来者不拒,而且稿酬也大方地提升到了千字10元,

  最开始是4元每千字,后来因为在少年报上发表了几篇文章,便提到10元,

  但是在58年10月份,文化部发了《关于降低稿酬标准的通报》,提出鉴于“过高的稿酬标准,使一部分人的生活特殊化,脱离工农群众,对于繁荣创作并不有利”,所以希望各地报刊、出版社将稿酬按当时标准降低一半,

  于是地委日报便将他的稿费先提到15元,然后降到了8元,

  然后在今年年初,距离“降低稿酬通报”还不到半年,文化部又发通知,说稿费过低不利于创作,又给变了回来,

  结果就是陈小作家的稿费标准又提到了10元,

  比后世某网络写手的标准还高!

  不过,这十几个相框还不是最高的,

  在这些相框之上,还有一只特别大的相框,

  倒不是说,那里面的奖状或文章特别大,

  但是,特别重!

  重到至高无上!

  去年秋收时节,领袖在外视察秋收情况,见到了公社里新配发的踏板打谷机,经过询问,了解到竟然是一个小学生提出的设计思路,当时便欣然提笔,写下“打谷小英雄”的题词。

  这,便是陈建国“打谷小英雄”名号的由来,

  那相框里的,便是那张亲笔手书。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