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6章 底细_412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霍先生成为唯一一个被制裁的商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陆安成见陈建国知道陈伟南先生,还以为是他在香港的报纸上了解过,便继续说道,“陈老先生也是一颗公心,当年从不出售假货,卖给内地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而且霍生找他采购的时候,还另有优惠,也是难得的爱国商人,

  去年你刚走没多久,他就直接找到霍先生,询问新界农场的事宜,

  因为星洲贸易公司的主营产品就是粮油,另外他还在新界开办了屏山企业公司,专门生产猪饲料,所以知道了新界农场,就以为是霍生有意进军粮农业,对于这位老先生,霍生实在不便隐瞒,”

  说到这里,陆安成又赶紧解释,“不过霍生也没有说与你有关的任何消息,只是带他看了那柄刺刀,陈老先生便不再追究,后来还亲自过来找我,询问合作的可能性,我就把新界养殖场的所有饲料订单都给了他的公司,他也给了最优惠的价格,甚至还说,如果我们有意扩大在新界的农场业务,他可以提供便利。”

  听他说了一大通,陈建国脸色有点古怪,

  自己不过是小打小闹,竟然惊动了这尊大神,就很迷啊。

  陆安成见他不说话,还以为他对陈伟南先生的底细了解不多,便说道,“陈老先生除了是星洲公司的老板,还是潮汕商会的会长、在港几十万潮汕人的精神领袖,连港英当局都要给他几分面子,如果与他合作,加上霍先生的力量,等于整个香港的华人世界都可以畅通无阻。”陈建国笑了笑,说道,“放心,我说知道陈老先生,就表示清楚他的底细。”

  陈先生身家清白,不需要沾惹任何污点,一身家业也是借着姐夫的帮助打拼下来的。

  但是如今生活在香港底层的华人,想要出头却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正路,靠家里的供养读书出头,

  可惜能走这条路的万中无一,

  如果没有家财供养,或者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就只能靠“搏命”。

  这个搏命并不是说混黑,或者说,混黑是搏命的一种,但不是全部,

  就比如码头工人,香港的码头有限,但吃苦力饭的人却不知凡几,人家码头凭什么让你来开工?

  首先就要有大老板肯关照,比如陈先生是大商人,掌控香港大半的粮油生意,手底下有几十条船,甚至还有码头的股份,他就可以将某个码头的搬运工作交给同乡会的人,

  而同乡拿到开工权,却不代表就可以安稳工作,

  这个年代的香港,黑的黑到底,白的却不白,

  人家拿不到开工权,却可以打秋风阻止你开工,逼你让出一部分份额,

  想要守住手里的东西,防止被别人抢走,就要拿命来拼,

  如果守不住,大老板也会对这群人失望,转而将码头交给其他同乡群体,

  如此一来,那些码头工人自然也就半黑不白了,

  端了人家的碗,就要替人卖命,

  所以陆安成说的“精神领袖”,就是代表陈先生手底下有几十万人手可以用,

  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却也能看出陈先生在香港的影响力,

  这样的人物,陆安成当然有必要提醒陈建国弄清楚。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