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5章 火器专家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在琢磨的另一种武器就是“火箭”。

  不是那种在箭支上点火,然后凭借弓箭之力射出去的火箭,而是以火药为动力,能在空中爆炸的火箭,毕懋康竭力把火箭推荐给朱慈烺,认为火箭虽然射程近,威力也不是很大,但因为可以连续发射,而且火焰大,有助燃作用,对战马的惊吓作用非常好,是对付建虏骑兵的一项利器。

  听到这里,一直静听的刘若愚插言道:“是《武备志》中记载的那种火箭吗?”

  《武备志》是明后又一本非常重要的军事著作,作者是明末奇才茅元仪。茅元仪本是一介书生,最初在辽东经略杨镐账下做幕僚,后为兵部尚书孙承宗所重用。崇祯二年因战功升任副总兵,成功从文臣变为了武将。

  茅元仪文武全才,《武备志》是他历时15年辑成。如果说《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农学和手工业的百科全书,那么《武备志》就是兵事的百科全书。

  只可惜,因为屡受排挤,郁郁不得志,茅元仪在两年前忧愤国事,纵酒而死。

  朱慈烺深为惋惜。

  大明末期不是没有人才,从徐光启,宋应星,毕懋康到茅元仪,但使有一人能受到朝廷的重用,解决粮食和火器的问题,也许就不会有“甲申之变”了。

  “是。可惜茅石民英年早丧,不然老朽也不用班门弄斧。”毕懋康叹息。

  茅元仪,字石民。

  因为《武备志》的连接,毕懋康和刘若愚聊的热烈,朱慈烺暗自欣慰,他二人一个是研发者,一个是执行者,看起来脾气颇为契合,未来在火器厂的配合应该不是问题。

  朱慈烺起身离开,但却留下刘若愚和毕懋康跟详谈。

  回王府的路上,朱慈烺吩咐田守信尽快将毕懋康和他两个子侄的告身发下去。毕懋康不是一人进京的,随行的还有他两个子侄毕登翰和毕登辅,朱慈烺和他们聊了两句,发现两人对火器也颇有研究,显然是得到了毕懋康的传授。朱慈烺把毕懋康任命为东宫官员,毕登翰和毕登辅则是直接派到火器厂,担任火器厂的官吏。

  告身,授官的凭信,也就是官员的任命状。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街道边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笼,街道上的人群却依然熙熙攘攘,临街的酒楼窗口里不时地传出文人雅客的吟诵,路边的空地里摆着说书的小摊,听众们围成一圈,聚精会神地听着说书先生口中的精彩故事,或欢喜或叹息,完全沉浸其中,似乎忘却了周遭的苦难……

  看到说书先生,朱慈烺忽然心中一动。

  思想教导官讲的是大道理,大道理听多了会让人厌烦,但如果是说书,比如说说岳爷爷的忠义,说说他当年如何抗击金兵……

  朱慈烺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哈哈,又想到一个鼓舞士气,令士兵们坚守忠义的好办法。

  “殿下,京营各营都已经回城,并且回各自营房了。”一名锦衣卫来报。

  “成绩如何?”

  “右掖营两刻钟,左哨右哨四刻钟全部在规定的时间内入城,但左掖营有三百兵没有达标。”

  “知道了。”朱慈烺点头,看来张纯厚挑兵还是有点仁慈啊。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