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章:要变天了_春秋大领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吕武财产的一部分。

  所以了,野人就是一帮小偷,吕武只是在保卫自己的财产,哪里是什么大魔王。

  就是,野人不会那么看。

  事情却是从来都存在两面性。

  比如,一个国家去入侵一个国家,入侵者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想要得到领土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加;被侵略的国家奋起反抗,保卫自己属于理所当然。

  他们事先就设下立场,有的也只是立场,看的是实力。

  不作为参与者为前提,利益不遭受损害,与正义或邪恶真的无关。

  交锋的双方,失败者不是死去,就是成为胜利者的一部分。

  漫长的时间之后,两者的后代不再分彼此,子孙也将遗忘了曾经的祖先是对手。

  上古的部落兼并。

  后来的列国攻伐。

  互相之间的吞并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吕武对野人下手,于当前的时代是站在了道德伦理和法律的正义上。

  不然,自己家的院子里来了不相干的人,想拿什么就拿什么,还能是一件对的事了?

  要是不处理野人,信不信村庄时不时地丢东西,甚至农作物被偷偷收割,乃至于会有属民失踪?

  在这个年代,野人不但无法为社会起到任何促进作用,还危害了社会的运转。

  他们平时可没少干拦路抢劫杀人的事!

  派人摸清楚了野人的聚集分布。

  安排好了领地的建设流程,以及保安工作。

  吕武带着五百武士和一千两百属民进山了。

  过程并不复杂。

  从外围形成包围圈,再快速或缓速地合围上去。

  等待野人察觉到有大军围剿,他们能做的就是逃跑或反抗。

  野人一般会选择逃跑,再撞上吕武安排好的伏击圈,少量被杀死之后,大批大批地放弃抵抗跪地等着被看管起来。

  吕武进山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杀人,他只是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用更直白的话来说,他需要增加名下的奴隶数量。

  军事行动进行了一个半月被打断。

  宋彬亲自入山,找到了吕武,告知国君选定姬寿曼为储君的消息。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他不用打断吕武的军事行动。

  关于国君无法吃到今年麦子的消息,不知道是人为还是什么情况,已经在晋国与列国广为散播。

  同时,秦国的“扁鹊”团队去了新田。

  一个叫医缓的医生在为国君进行诊断之前,国君做了一个梦。

  那是关于病情的梦。

  梦中,国君的病中跳出两个小人。

  其中一个说:“医缓可不比前次那个巫医,他恐怕要抓住我们,该往哪里躲呢?”

  另一个回答说:“到心的下面、膈的上面,叫‘膏肓’的那个地方去吧。”

  医缓到了新田,绐国君辨症后,为难地给晋国众卿以及公族下了诊断结论,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

  完犊子啊!这病治不好啦!病在膏肓,不能采取攻伐的治法,何况药物也不能到达那里去发挥药效。

  肓是,心脏与膈膜之间。

  膏是,心尖脂肪。

  然后,“病入膏肓”这个新的成语出现了。

  华夏文化中也多了一个历史典故。

  以目前的邦交守则,再来是医生的道德,晋国众卿与公族并不认为医缓是在说谎,纷纷明示或暗示国君还是赶紧决定下一任国君人选。

  国君觉得自己很好,还能吃上今年的新麦,被众卿与公族气得不轻,却是不能不尊重和遵守封建规则,姬寿曼也就成了储君的人选。

  国君要不好的消息传得太广,吕武自然是不能继续待在山里。

  他将部队指挥权交给宋彬,自己则是在武士的保护下出了山林。

  回到驻地时,他总觉得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

  比如,哪个国君是掉进茅坑溺死,成了千古奇谈……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