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7章:扫清障碍,然后……_春秋大领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无可直通‘瑕’、‘柏谷’。”吕武站在高山之上,一眼望去除了树林就是山。

  如果能够将树林给砍伐了,肯定是能修出一条路来,关键是耗费那么大的成本合不合适。

  因为山遮挡住视野的关系,不但看不到北面的“瑕”、“柏谷”或“桑田”,连带魏氏残余和三戎的其余人都看不到。

  现代人看到青山绿水会感到赏心悦目,哪里知道古人是花了多少力气和代价才不断修理小破球,开辟出一块又一块可以栖息生养的地方。

  吕武率领的大军为什么要从韩氏的“耿”先渡河去大河西岸的“大荔”,才转了个弯进入“魏”地?固然有战略需要的关系,更多是受于地形的限制啊!

  “我取洛水之土,或会于此修关。”吕武依稀记得这里是现代的灵宝?

  两千五百多年的时间太漫长,现在的山川地貌经过两千多年演变,其实多少会有一些变化。

  吕武不确定要不要修建关隘的原因很现实,他们又不是像秦人被困在关中,立国之后还有从晋国瓜分的大片疆域。

  到底要不要修建关隘取决的是需要,阴氏保持攻势,修建关隘浪费人力物力不说,某种程度上是将自己关起来。

  若是真的修建了函谷关,是不是还可能致使阴氏出现一种惰性心理,比如觉得反正没人能打得进来,要不就及时享乐得了。

  当然了,吕武修建函谷关的可能性最大。

  他活着的时候根本不担心败了一次就一蹶不振,问题是他没能打下更多的疆土,死了之后呢?

  冬季已经快要来临,一时半会无法歼灭“桃林塞”的敌军,大军在荒郊野外度过一个冬季有点没必要。

  某天,吕武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会撤回本土的阴氏部队,不包括本来就在伊洛之戎区域执行军务的那一批,他们除了该干么干么之外,多了一个监视‘桃林塞’敌人动向的责任。

  大军回撤,不是全部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相当一部分的士兵被分散安置到本来属于魏氏的城邑,他们成为一种“老爷”的角色,镇守阴氏刚刚得手不久的新领地。

  吕武会前往“新田”,继续履行晋国元戎的职责。

  现在这么个年头,到了冬至那一天也就等于过年了。

  实际上,冬至是春秋到两汉时期最大的节日之一,国家领导人需要在这一天表演很多的节目,比如带上面具又把自己打扮得花里胡俏,跟随一帮“巫”各种蹦蹦跳跳,干的是驱赶“年兽”这么一种玩意。

  那个“年兽”是什么玩意?相传会在一年的固定一天出来吃人,人们需要各种敲锣打鼓,燃烧篝火不使熄灭,制造动静来恫吓凶兽,当天一整夜都要守夜不能睡觉。

  过年的风俗是怎么来的?就是那么来的。

  一开始的热闹不是享受,带着各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