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 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_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元前一零四六年,武王克商。

  通过利簋这一件青铜器能够看出,在这一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逐渐趋于工整,线条也变得圆曲婉转。

  和商代一两个字的族徽文字相比,长篇的铭文开始出现。

  从短短一两个字,到有意义的长篇大论,其实可以证实,从西周早期开始,青铜铭文的史料价值在逐渐地增强。

  铭文的篇幅变长,能够记载的东西也就会更多,比如说当时的战争、征伐等一系列活动。

  而西周的青铜器,也逐渐的以平实简朴,取代了商朝的狞厉神秘。

  上面铭刻着的铭文内容也更加的丰富。

  透过这些古老的铭文,三千年前的历史尽显眼前。

  “在我们现在看来,中,国二字已经深入人心,闻名于世界,但是这两个字连在一起使用,最早是在西周时期青铜器何尊之上的记载。”

  “当然,那个时候的中、国连用,其实意思代表的是国中,即国家、土地的中心,因此很多时候也会被记载为土中。”

  易泽耐心的解释着一些常人所不知道的小知识,这些有着象征意义的词汇,其来源很多时候都可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如果还在读书时期,出口引经据典,要远比出口成脏吸引人一些。

  当然,也不能避免有些人喜欢中二的热血,但是知识本身,永远会显得优雅。

  说难听一点,这叫装逼。

  不过更多人喜欢称之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很多女孩子就挺喜欢这一套,传统知识中带有着的感性因素,以及久远历史中带有着的神秘氛围,足以吸引不了解这些事情的人的注意力。

  这可比天天扯女孩子辫子,有事没事出来耍个帅更容易让人喜欢。

  毕竟,耍帅也得本身长得帅才行,大多数人明显的是没有这么硬质的条件。

  真要长得有如白古一般帅破天际,在如今这个时代,估摸着就可以直接出道了。

  不过优雅的东西向来需要一定的沉淀,游戏什么的简单粗暴,二者从得来的容易程度上,确实不成正比。

  殷商时期更多的是甲骨文,有关于青铜铭文的数量其实并不多,而且内容非常短小,大多都是族徽标记。

  而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内容更加的丰富,文字体系也更加的成熟。

  这一缕从西北高原上吹起来的风,在逐渐的发展中开始席卷整个国家,最终成就了八百年的雄图霸业。

  西周时期青铜铭文很多,基本上每一件都是国家一级文物。

  虽说和大家常说的比较熟悉的国宝相比,它们显得默默无闻。

  但是准确的来说,从文物级别而言,国宝一词本就是不规范的用法。

  国家一级文物就是头了,国宝只是用来形容这些文物的宝贵。

  大抵是人们对文物的喜爱,才赋予了他们这样的名字。

  “有关于西周历史记载的青铜器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