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96章 夷陵之战(18)_马谡别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改朝换代,可不是一件小事!

  要想行舜、禹之事,关键还在汉献帝,必须他自动让位。

  群臣步步紧逼,好不容易让汉献帝主动下诏禅位,谁知曹丕的答复让人意外,竟然是断然拒绝,他下令道:

  “当年的周文王,已占有天下三分之二,还向商朝称臣,得到孔子的赞叹。周公实际上已经行使了君主的职权,完成使命后,还是将权位归还给成王,我的德行远远不如这两位圣人,像许芝说的些话,我怎么敢听呢?这些话使我心里害怕,手发抖,字都写不成,意思表达不清,我要辅佐汉室治理天下,功成后交还政权,辞职还乡。“

  曹丕嘴上说的诚恐诚惶,不知情的官员对曹丕的品德更加称颂,可曹丕亲近的大臣们心如明镜,知道他这是以退为进,丝毫不理会曹丕的态度,照样让各级官员劝进。

  曹丕越是“谦虚“,大臣们越是起劲地劝进。

  他们劝进的表章连篇累牍,多得数也数不清,几乎所有具备上书资格的官员,都已经上书劝进。

  除了东汉朝廷的官员,魏国的官员不甘落后,也都参与到劝进的行列之中,劝进的表章主要是对曹丕歌功颂德,措辞越来越肉麻。

  刚开始的时候,曹丕觉得他们言过其实,颇有点不好意思,觉得下属官员搞得有点过了。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赞美之词,曹丕越来越享受,对这些赞美之词习以为常,反而是听不得反对意见。

  不仅是大臣们不断上劝进表,就连害怕当亡国之君的汉献帝刘协,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十分“配合“地连下了三道禅位诏书,苦苦地恳请、哀求曹丕仿效虞舜,登上皇帝的宝座。

  但曹丕还是不为所动,并上表推辞道:

  “听到这个诏命,真吓得我五内震惊,浑身发抖。我宁可跳东海自杀,也绝不敢接受汉朝的诏书。“

  尽管曹丕的假戏作得如此逼真,但朝中的文武大臣还是心领神会,他们一边上书,一边自作主张,在颍阴县曲蠡(今许昌一带)筑起受禅台。

  经过九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大臣们数十次的上表劝进,汉献帝前后四次下达禅位诏书。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十三日,早已徒存名号的汉献帝刘协,被迫将象征皇位的玉玺绶诏册奉交曹丕,宣布退位。

  十月二十八日,曹丕在桓阶等人所上的“登坛受命表“上,批下了“可“字。

  第二天,曹丕登上了受禅台,参加受禅大典的,有文武百官和匈奴等四夷使者,共有数万人之多。

  汉献帝亲自捧玉玺献给曹丕,曹丕坦然受之。

  坛下群臣跪听汉献帝的诏书:

  “咨尔魏王!昔者唐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滋昏,群凶恣逆,宇内颠覆。赖武王神武,拯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