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八章 历史惯性 3_马谡别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信的内容回想到第三遍的时候,徐庶终于发现,这封信的格式语气,似乎与母亲惯常的口气不符。

  徐庶猛醒过来,这封信有诈!

  他连忙从袖子里掏出信来,仔细读了一遍,信的字迹模仿很像,难以发现破绽,但语气却只有八分相似。

  徐庶从小就是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他对母亲的书写习惯和语气非常熟悉。

  而送信之人,在送达信件以后,并没有索要回信,直接就走了,徐庶由此断定,这封信八成是假的!

  他转念一想,这信虽然是假的,从里面的内容描述来看,母亲被囚居应该不是假的。

  既然断定不是母亲的亲笔信,显然母亲不愿意自己去许昌,徐庶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心里也在犹豫,要不要识破曹操的这个计策。

  徐庶也听说过曹操手下谋士程昱善于模仿字体,现在大费周章,伪造家书骗自己前去许昌,肯定不是专门针对自己的,而是针对刘备!

  徐庶推测,曹操是要进攻荆州了,这才不择手段,急于剪除刘备的羽翼,连这样下三滥的手段都用出来了!

  这样一分析,徐庶登时放下心来,曹操用自己的母亲要挟虽然是真的,如果自己接到母亲的信件置之不理,则会被人指责为不孝。

  这件事本身似乎没有什么,其实,对徐庶的影响可不小!

  汉代以孝义治天下,这不孝的名声可承受不起!

  徐庶有了这个不孝的名声,刘备这种爱惜自己名声的人,至少不敢明目张胆用他了,所以,刘备只有放徐庶离开一途。

  就算徐庶留下来,在暗地里替刘备出谋划策,但因为他在刘备心目中的份量就降低很多,很难做到言听计从,他的谋划就会难以实施!

  但如果徐庶识破了曹操的计策,指出这封家书有诈,他不去许昌救母,则不但不会承担不孝之名,反而因彰显出自己的智谋而名声大振。

  曹操也不会真正杀害徐庶的母亲,因为这样一来,名声受损的不是徐庶,反而是曹操了!

  徐庶难得碰上刘备这样的主公,对他言听计从,因此,他识破曹操的计谋以后,想也没想,拔转马头,就往回飞驰而去。

  徐庶拍马回来,十几里的路很快就到了,他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考虑。

  在面对刘备,就在他准备要张口说出识破曹操计谋的时候,鬼神差使,他心里出现了另外一个主意!

  那就是假装中计,前往许昌见母亲,在他的心中,只要能够见到母亲,中计也不算什么,而且他觉得在新野未必是他最好的选择!

  因为徐庶在替刘备出谋划策期间内,虽然刘备言听计从,但关羽却常常是冷眼旁观,时不时跳出来唱反调,让他有些束手束脚的感觉。

  虽然主要是关羽一人,但徐庶一直有一个猜测,很可能就是刘备有意纵容关羽,掣肘自己。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