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 海贸之利实乃为百姓所获(上)_大明王朝15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早听那些跟着你去的锦衣卫说过一遍了,你也不必瞒着了,有甚么难处,照实说就是。”

  说罢,便往朱翊镠口中塞了一个刚刚亲自剥好的栗子。

  朱翊钧哪里会看不懂这出“母子情深”,闻言只是笑道,

  “朕让四弟办差,是想名正言顺地多给他赐些封地,又不是刻意为难他。”

  朱翊镠嚼了两下栗子,直嚼得满口香甜,

  “景王叔叔的湖广那四万顷地,臣实在是无力受之,皇上还是赐给别人罢。”

  朱翊钧笑了一下,道,

  “咱们天家的钱、天家的地,四弟却非要让给外人,可真是教朕寒心。”

  万历皇帝终究是太祖高皇帝子孙,形貌再如何孱弱,总是笑时比不笑时更可怕。

  朱翊钧行了半年多的祭礼,今日总算是变相地继承了这份特有的帝王气质。

  朱翊镠苦着脸道,

  “皇上,海贸之利非海商独有,实乃闽浙粤三省百姓共分而食之。”

  “《论语》尝云君子之道,是乃‘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臣无惠无义,实在不敢与民争利。”

  朱翊钧道,

  “如今天下盐商不止数万家,天下盐店亦不止数万处,难道还不足以易以海贸之利吗?”

  朱翊镠摇头苦笑,

  “杯水车薪。”

  朱翊钧皱起了眉。

  其实这一点在派出朱翊镠去南方之前他就已经考虑到了,但没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

  自隆庆开海以来,中外商人们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再利用朝贡贸易体系,转而建构独立的区域贸易体系。

  而在这个新的贸易体系中,商人成为主角,国家反倒成了陪衬。

  利润的诱惑以及商人们求利生存的动机,使得运作海贸的队伍不断壮大。

  若要“中国制造”能顺利地送达欧洲人手中,中国的商人就必须加强分工与相互协作,并与外国人一起构建起一个紧密的海上贸易网。

  这一因素显然会使得沿海省份参与海贸的人员构成变得复杂化。

  倘或各个阶层都加入海上贸易的经营并以此谋生,那朝廷的确很难轻易就将这桩生意占为己有。

  李太后又剥了个栗子,转身却递给了朱翊钧,

  “皇上,我多句嘴,你四弟是不成器,但商人的饭碗好抢,老百姓的饭碗不好砸。”

  “这事儿就算不是你四弟去办,而是再派一个一模一样的‘朱纨’去,他也是要回来跟皇上叫苦的。”

  朱翊钧默默地把栗子放进了嘴里。

  李太后又道,

  “天下的盐店再多,它不可能多得过三省的百姓。”

  “皇上即便把盐店换给了海商,可这食盐之利究竟还是从百姓身上来。”

  “海贸归了朝廷,皇上换一批自己人去管,砸的就是百姓的饭碗。”

  “这一来一去,百姓吃不着盐店的利润,反丢了海贸的银钱,他们不把潞王府掀了才怪!”

  “我知道皇上是好心,但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