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六章 百姓监督亦乃我大明祖制_大明王朝15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暮色四合,夕阳将殿内分割为光明与晦暗的两界。

  皇帝的脸就恰好埋在这阴阳两界的交界处,看上去一片昏黄一片惨淡。

  张诚知道皇帝是被马政的败坏程度气着了。

  其实马政究竟坏到怎样一种程度倒不要紧,要紧的是皇帝已然知道马政是这样的坏,坏得皇帝不得不下令采取一些制裁手段。

  这时候张诚心里还没有把朱翊钧的话当成一件大事去理解,他将皇帝生气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少了马就练不成禁军了”,

  “皇爷莫要动气,近两年水旱灾患不断,朝廷屡次蠲赈,六部入不敷出,都去找太仆寺拆借,太仆寺夹在中间也是左右为难。”

  张诚将手中的奏疏轻轻地搁在御案上,小心地向朱翊钧出着主意,

  “皇爷要好马,底下人哪里会有不应的?大不了奴婢再让张鲸去一趟山西,晋商里头会养蒙古马的可不少。”

  “至于京畿的马贩,那更是容易,只要皇爷一声令下,厂卫自能为皇爷解忧……”

  朱翊钧打断道,

  “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

  朱翊钧对于此处的“标”和“本”分辨得是很清楚的。

  这些倚靠着太仆寺和“势要之家”大发百姓横财的京畿马贩在现代有一个更立体化的别称,即“临时工”,一个官僚衙门的“编外人员”。

  从刚才与徐泰时的对话就可以看出,一个衙门接纳“临时工”是很合算的。

  官员的俸禄由朝廷决定,干多干少都一样,在收入固定的条件下,追求福利最大化的方式,就是减少工作量,也就是增加帮手。

  徐泰时能那么坦然地向皇帝道尽马政利弊,就是因为他作为正式官员,在这种体制内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朱翊钧现在可用的几个最为简单快速的处理方法,恰恰是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一个法子便是像张诚说的这样捕杀京畿马贩,引进晋商胡马。

  但是这定然不能长久。

  太仆寺有的种种猫腻,司礼监和东厂未必就没有。

  即使司礼监和东厂从生理上提高了“成为宦官”的准入门槛,但是“临时工”这一群体本身就是一个不需要任何准入门槛的存在。

  到头来,最有可能的一个结果,就是那些盘剥百姓的马贩的后台倚仗从太仆寺变成了司礼监。

  原来马贩要交给太仆寺的好处费,变成了司礼监和东厂一项灰色收入。

  或者更糟,司礼监和东厂多了一项收入,太仆寺的好处也没少。

  反正晋商比解俵的百姓有钱,一样是待宰的牛羊,养马晋商这批牛羊比解俵百姓还要肥上一层,足够供两个衙门的官僚吃饱喝足了。

  到时买马的钱花下去了,马却还是没买来,太仆寺和司礼监互相推卸责任,他朱翊钧难道要拿养马晋商开刀吗?

  因此朱翊钧不得不对张诚存着点儿疑心。

  即使要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