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9章 预防天灾(四千字)_大明完美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分一波,真正的到军士手中的响银寥寥无几。

  而明末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加上在辽东与建奴的战争全部以惨败而告终,朝廷更是无暇顾及这些边镇了,边军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饭都吃不饱谁还会为了你卖命?

  就算是历史上的天启皇帝不死,以他那本身的才能,大起义一样会爆发,因为只是大势所趋,只要军备的问题没有解决,起义就不会消失,张献忠不就是边军造反嘛。

  魏忠贤虽然发了军响,但他也没少从其中上下其手的贪污,可以说贪的最狠的就是他。

  甚至连东江镇毛文龙那每个月一万的响银他都不放过,可以说是贪到了极致,这种流氓混混出身的人,眼睛里除了钱没有其他任何东西,所谓的忠君报国简直是笑话。

  至于说他向商人富户收税,这事也确实是有,但效果简直微乎其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明朝的国库并没有因此而大丰收,皇帝的内帑也并没有因此而塞满。

  他的力度实在是太小,而且他之所以向这些人收税,并不是为了皇帝和朝廷,更多的是满足他自己的私欲和报复之心。

  王在晋郑重其事的回道:

  “禀陛下,此次北征,臣发现了边军诸多弊端,虽然此战宣大军并没有败,但如不整改,边军就会越来越不堪用!”

  朱由校面露喜色的点了点头,王在晋这种务实的人在明末这个环境下还是非常难得的。

  他在历史上是继熊廷弼之后的辽东经略,而且他的战略与熊廷弼出奇的一致,他向皇帝上奏的大致内容就是“拒奴抚虏、堵塞守关”!

  他上任之时,清楚的知道辽事已经大崩而坏,大明在辽东根本无力与建奴对抗,于是建议以山海关为据点布置防线,在关内伺机而动,掌握战争主动权,而他的的想法却遭到了孙承宗和袁崇焕这两人的极力反对。

  孙承宗更是借助帝师的身份直言向皇帝奏报王在晋不行,请求撤换,相比于王在晋,孙承宗显然更得皇帝的信任,于是不久以后王在晋就被发配去了南京养老。

  而不过几年而已,一切都如王在晋所预料的一样,建奴频频出击,打的山海关外、辽西以内的明军哭爹喊娘。

  皇太极更是在崇祯四年再一次发动了决定性的战役,大凌河之战。

  此战明军大败,建奴再一次获得战略上的极大胜利,一战消灭了大明在关外最后能够有机会反扑的明军精锐。

  孙承宗耗费重资打造的防线还没发挥作用,就犹如土鸡瓦狗一般被皇太极踩在脚下,连一块砖头都不剩。

  所谓的关宁锦防线,前期确实发挥了不少的作用,但皇太极是何等人?人家尝试了几次发现不行以后立刻避重就轻,任你正面的城池修的如何怎么坚固,我不打你正面,我绕路过去直接打你的后方。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