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三节 西堂议事(一)_晋中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估计荀家会是第一个出面阻扰的,中书令陈准掌管机要多年,更是不好惹的,这背后的水太深,即便是当年亲自去豫州巡察灾情的杜预,也是奈何不了颍川士族集团的。

  司马衷淡笑问道:“陆云,既然你把问题指出来了,可是想出了什么应对之策?”

  陆云肃然回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想要私自修堤坝,就必须向朝廷上交一大笔使用费,我想那些豪族绝不敢公然反对朝廷的旨意,何况颍川士族向来积德累行,荀家、陈家和钟家都是心系天下百姓,不存任何一点私心,中书令陈准更是群臣的楷模,真可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颍川世家大族自会替陛下分忧,尽力说服豫州地区的其他豪族。而朝廷得到这笔钱款,一旦发生洪灾,就可以给当地百姓更多的赈灾补助。”

  陆云很清楚朝廷不会下令强行拆除那些私堤,因为司马衷还不想正面得罪颍川士族集团,所以他才想出这个折中的办法。

  一旦朝廷真的颁布了这种新法令,当地豪族肯定会对其进行盘算,如果不修堤坝,在发生水灾后,会产生多少损失,如果这个损失值大于朝廷的使用费,那他们会选择继续修,如果低于朝廷的使用费,他们应该就放弃修堤坝了。

  在豫州,颍川士族集团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荀家、陈家和钟家他们几家就修缮了堤坝,朝廷想要解决豫州水患,就必须要设法制衡颍川士族集团。

  司马衷抿了一口茶,然后悠然问道:“茂曾(李重字)以为陆云的这个办法可行吗?”

  李重想了一下回道:“依臣之见,跟拆除堤坝一样有些难度。”

  司马衷放下茶杯,呵呵笑道:“陆云,此事容后再议吧,听长渊(贾谧字)说你对农田水利很有见解,不妨说说汲郡还有江南那边的情况吧。”

  接下来陆云就谈到有关汲郡之吴泽的综合开发,以及荆、扬、兖、豫等地,清除淤泥,修建灌溉水渠。

  “东汉顺帝会稽太守马臻始立镜湖筑塘,周回三百十里,灌田九千余顷,到灵帝时余杭县令陈浑筑两湖,导苕溪水入湖,又筑湖塘三十余里,沿溪增置陡门塘堰数十里,旱涝无患,灌溉县境公私田一千余顷,七千余户受益,兴修水利不仅可以发展农业,而且对运输和商业贸易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不容忽视。

  朝廷可以命都水台的官吏根据实地考察,制定出详尽的治水方案,至于吴郡、太湖流域和会稽等江南地区则主要是以治水圩田为农田开发方式,我觉得今后可以尝试发展塘浦圩田。

  把不宜开垦的山地、湖滩都充分利用起来,大规模围湖造田,七里十里一横塘,五里七里一纵浦,塘浦纵横交错,横塘纵浦之间筑堤作圩,使水行于圩外,田成于圩内,形成棋盘式的塘浦圩田,还可以在堤岸种柳护堤,在圩田管理上,官圩设圩官,私圩设圩长,圩田可以提高江南地区的粮食生产,从而充盈国库粮食储备,如果朝廷派遣官员下江南大力建造圩田,江东各大士族自会从旁协助。”

  司马衷微笑点头,“看来吴郡陆氏也是善于水利的,陈眕已经上奏举荐杜尹出任汲郡太守,设立吴泽府,对吴泽陂实施军屯管理,这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想法,中书令的儿子不仅在金谷友人中有才气,还很有眼光和远见,子泰(许奇字)是不是也这样觉得呢?”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