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6章 146 中国式的狡猾_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时候的皮尔巴拉黑德兰港,已经从一个淘金者聚集而成的小镇,摇身一变成为了整个西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

  淡水河谷的招工计划里面藏着猫腻,他们向澳大利亚政府报告说招来的都是开发铁矿、修建铁路和港口的工人,但实际上,这些工人都是拖家带口被运到皮尔巴拉来的。皮尔巴拉的地方官被林有德的代理人林国开用银弹收买,对这些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妇女儿童什么的,上报成女工和童工就好了嘛。

  大批输入的工人发扬起中国人走到哪儿都能落地生根的种族天赋,在淡水河谷规划的主城区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的同时,移民们自己的小产业也在黑德兰周围生根发芽。

  这才一年不到,黑德兰港周围能够种田的地方基本都被开辟成了农田。长久以来在澳大利亚殖民的白人似乎都没想过要在西澳大规模开展种植业。林有德也没想过,因为这地方的地形地貌还有气候好像就不太适合种水稻蔬菜。

  所以淡水河谷下属的农业开发公司投资了几个养牛场,又按照林有德的指示开展“网箱养鱼”实验,希望以此来解决大量移民的吃饭问题。至于开垦,林有德只是让林国开给立志于在西澳大利亚种田的国人提供支持,包括种子农具什么的。

  没想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农耕民族的种族天赋实在太可怕,竟然真的在周围种出了旱稻和蔬菜。更可怕的是,开垦的主力不是青壮年男性,这些男人都在淡水河谷的建设工地和矿场上班呢,周围种田的全是跟着青壮年男性移民过来的妇女和老人。

  林国开看这情景,立刻决定调整农业发展方针,开始规划灌溉系统,准备在黑德兰港周围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呼应。

  另外,黑德兰港的网箱养鱼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最开始林国开只是组织渔民按照林有德的描述,试着搞了一个“鱼排”,他们也没有什么鱼苗的概念,就是把抓到的鱼里面带着卵的先放到岸上的海水池子里面养,等出小鱼之后就转移到海上飘着的网箱里。

  整个过程原始得可怕,很多母鱼都没能产卵就死了,活下来的小鱼运送过程中又死了一批,扔进网箱之后也没分门别类,就那么全丢进去了。

  可是没过多久,负责这个的渔民们发现网箱里可以钓出个头不算小的鱼儿来了,这法子竟然真的管用,于是更大规模的“实验”就展开了。

  林国开还从美国请来了正经八百的鱼类学家和博物学家,负责研究鱼苗的培育。将近一年过去了黑德兰附近的海湾里,飘着的网箱数量增加到了一百多个,渔货产量节节飙升。

  和农业发展相呼应,黑德兰港的基建也如火如荼,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在半年内被扩展了两倍有余,还在附近的建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