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9.反败为胜_明末之兴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洪承畴和吴三桂他们也是带老了兵的人,刚才只是一时为局势所迷惑,没有注意到金州军士兵们的状态,所以才会有那样的担忧。

  现在见金州军士兵依然组织有序,抵抗也很顽强,就知道鞑子即使上了城头也没那么容易破城,心中顿时安定了不少。

  同时他们注意到,金州军士兵的进攻完全是自发的,甚至不需要军官们去组织和命令,战斗意志之顽强让人震惊。

  难怪鲁若麟会如此镇定自若,有这样的手下在前面,任谁都会稳如泰山。

  这个时候,洪承畴和吴三桂他们对鲁若麟充满了羡慕,更加佩服金州军对士兵的训练能力。

  一支军队能否被称为强军,并不是看在顺境的时候展示出来的强大力量,而是要看在逆境中能否展现出扭转乾坤的能力。

  弱鸡部队伤亡超过百分之十就会崩溃,稍微精锐一些的部队能够承受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伤亡而继续保持战斗力。强军则可以在伤亡过半的情况继续战斗,甚至在伤亡超过百分之七十时都不崩溃。最极端的军队可以死战到地,直至战斗到全军覆没。

  而这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就是士兵们的精神意志,真正的强军从来都是武器装备和精神意志上双优,缺一不可。

  正是因为金州军在平时就非常注重士兵们的精神建设,所以才会在逆境中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以及不畏生死的超强勇气。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金州军的士兵在无法消灭眼前的敌人时,会毫不犹豫的抱着敌人一起跳下城墙,与敌人同归于尽,令人非常的震撼。

  “他们都不怕死吗?”洪承畴动容的问道。

  “怕,当然怕。但是他们知道自己是在为谁而战,知道一旦让鞑子冲破了南关,他们的父母妻儿就会遭受灭顶之灾。为了身后的父母亲人,他们无所畏惧,甚至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鲁若麟语气沉重的说道。

  虽然这些士兵的表现让他非常的骄傲,但是同样让他非常的心痛。这可是他花了极大的代价训练出来的士兵,每损失一个都是巨大的损失。

  只是自古以来就是慈不掌兵,想要获得胜利就会有所牺牲,鲁若麟早就过了伤春悲秋的阶段了。

  对于鲁若麟的话,洪承畴他们只信了一半。

  明军士兵在守城的时候身后也有父母妻儿,怎么就没见他们这么拼命呢?肯定是有其他的原因。

  如果鲁若麟知道他们的想法,肯定会呸他们一脸。

  同样是士兵的父母亲人,在大明的活得生不如死、麻木不仁,对未来毫无期望;在金州军的就活得幸福安康、快快乐乐,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信心。这么大的区别,士兵们的抵抗意志会一样吗?

  何况在大明士兵们是毫无尊严的两脚牲畜,凭什么为长官们去送死?而金州军的士兵们都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