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八章 接手三药厂_剽窃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我接手三药厂实在有点勉为其难了,你看我自己公司,那是做互联网的,跟这个制药行业差的太远,我本身也不懂这个,所以。”刘健心中此时虽有了一个想法,愿意接手这个三药厂。

  但还是感觉有种被张新白压迫的感觉,说什么暂时接手,日后想办法,不过是敷衍罢了。但他既然已经说出,要自己接手的话来,自己暂时还没有说不的能力。

  这个三药厂别人不敢接手,因为大的企业的不想浪费,自身也有自己的主业。小的企业接不了,这可是背着上千万的债务。只有我刘健来接,才能胸有成竹让他起死回生,重新打开销路。但此刻刘健丝毫没有表现出愿意的神色,因为他知道张新白肯定是急于甩出这个包袱,肯定还能从他手中拿走更大的好处。

  下午的签约会上,政府出台了许多投资项目,都是早就日先商量好的,在闪光灯跟摄像机前露下脸。今天下午的华亭新闻肯定会有签约会的报道。

  三药厂的企业改制放在了后面,但摄像机跟闪光灯都没有。大概张新白早就知道自己的这个包袱不好甩手。

  他的要求也高的很,三药厂改制成股份制,100%的股份全部出售,价格起低100万。包括三药厂现有的全部资产以及全部的债务,要求就是接收原来三药厂全部的员工,维持企业运行,三年内不许企业破产。

  刘健觉得这些要求实在有点搞笑,那个接收全部原有员工,到是可以理解,只是后面的维持企业运转,三年内不许破产,就显的有些尴尬了。维持企业运转,本来就是企业主的责任,谁又会愿意自己的企业破产呢,真的到了哪一步,又岂是规定能够阻止的。

  当然附加了要求,也要给些优惠的。比如一些政策的扶持,税收的优惠,作为华亭重点企业。政策资金可以给200万,税收每年减免100万。

  当然这样的优惠政策如果放在其他的企业是很有诱惑力的。但是放在了三药厂这样的烂摊子上,就毫无吸引力了。

  果然这个合作项目了,冷场了10来分钟。刘健在毫无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接下了三药厂的摊子。

  签约仪式上,张新白亲切的跟刘健握手,表现的很是关怀。签完字后,张新白还把刘健留了下来,后来独自谈了一会,说他年轻有为,必成大器,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竟能使创立一个年盈利上千万的公司,实在是商业奇才。也正是看中了刘健的才能,才将这样的一个担子交到了他的手上。然后鼓励刘健放心,大胆的干实业,他会一直支持关注他的。

  刘健当场表示,自己对三药厂这个厂子非常的感兴趣,已经关注很久了,就是没有机会拿下来,多谢张市长给自己这样的一个机会,是对年轻人的信任跟关怀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