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书评 英雄之歌_《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侦察这样的任务,因为舰队的威力在于战舰排成连贯的长队,就象一根链子,连接部分如果薄弱,整个链条的力量就不会太强。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期间发布的《海上作战条令》明确的把纵队定为海军作战时的标准队形:“各分舰队的所有战舰都必须尽力与其分队长保持一线队列前进……”。

  在以后的一个半世纪里,战列舰的外观和战术都没有发生很大变化,舰队的行动完全依赖风力,机动能力有限,在交战双方实力量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任何形式的集中兵力都十分困难,海战变成平行航向的两支舰队之间冗长的交火,往往不能出现决定性的战果。

  17世纪70年代后,英国海军按照以下标准对舰船进行分类:

  一级舰——三层炮甲板,火炮100门以上,定员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吨。代表舰船为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海军上将的旗舰胜利号。

  二级舰——三层炮甲板,火炮90-98门,定员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吨以上。

  三级舰——二至三层炮甲板,火炮*-80门,定员490-720人左右,排水量1300-2000吨。这是英国海军中数量最多的主力舰只。

  四级舰——两层炮甲板,火炮50-56门,定员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吨以上。

  上述四级舰均被称为战列舰。规模在此之下的舰船被归类为护卫舰(frigate)、巡航舰(corvette)和单桅纵帆船(sloop)。

  如果一支舰队有十艘四级舰的话,每门火炮在战斗中只打二十炮,一支舰队所消耗的炮弹数量即超过一万枚。上次有网友指责说酒徒笔下火炮密度超过了二战,酒徒没有证据反驳,但也没有二战时期火炮密度数据。所以无法回答。但就17世纪动辄打上几天的海战而言,好像一次攻击消耗上万发炮弹还是可能的。特别是英西海上战争已经英荷海上战争,具体情况还请大家指教。

  又即:

  鸦片战争时期,大清战舰定制长十一丈至一丈九尺,宽二丈三尺五寸至九尺六寸,所有战船均不得超逾此制”,船炮也多沿袭明代旧制。实力如此悬殊,英舰对中国炮台和战船的攻击几乎完全是一边倒的结局,整个战争英军伤亡加失踪不到130人。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