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9章 河套之地_明朝航海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虏卫界,地可二千里。大河三面环之,所谓河套也。”

  由此可见,明代河套所指是这样一个地区:黄河经今宁夏北流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与临河之间,以乌加河为主干道东折,然后流经包头、托克托县,再南折流往山西河曲、保德,呈“几”字形,形似套状,故称河套,与今鄂尔多斯市及巴彦淖尔市“后套平原”的地理范围大体相当。

  这种河套的地形在世界大江大河里绝无仅有。

  河套周边地区,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干河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也都具有比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它们环绕着河套地区,正如众星捧月一样,把河套之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的无疑。

  加上河套地处中温带,深居大陆内部,受东南暖湿季风影响较弱,西北干冷季风影响较强,气候寒冷干燥,多风沙。自然植被多以荒漠、半荒漠草原为主。

  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在此蜿蜒而过,宜农宜牧。

  凭借着黄河灌溉之利,河套地区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又兼得阴山、贺兰山之地利,自古以来,河套地区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但是,这块地方,在明初的时候,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虽然派兵打了下来,但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

  因为河套地区在竟然当时只是个没人关心的无人区。

  当时鉴于元朝势力北撤后,河套内蒙古人稀少,直接采取了将河套内尚存的人或驱逐,或迁移内地的政策,仅存少量部族也被迁入内地,制造无人区作为了军事缓冲地带。

  这里说来搞笑,河套地区不光大明建立初期没人,元朝也没人,甚至捕鱼儿海之后蒙古倒退回诸部林立的状态,满世界乱跑,可河套地区还是没人。

  没人就没有军事压力,没有军事压力也就不需要放那么多兵,所以太宗朱棣才会放心大胆拆掉山西行都司的西墙,来补北京边防的东墙。

  那么什么时候蒙古人才开始零星地从东胜一带入寇明朝呢?

  永乐后期,仁、宣时代。

  可这个时候的鞑靼人和瓦剌人入寇,往往浅尝辄止,甚至就没过去过今天的长城一线,而且那个时候的卫所军战斗力还在,轻易就挡回去了,也就没必要去恢复故地,甚至都没必要再加固外边边防。

  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正统时期,也先逐渐统一漠南蒙古诸部,频频内犯,尤其是土木之变那年,西起甘州、宁夏,中经大同、宣府,东至辽东,延绵几千里同时遭到也先兵马的攻击,大同虚弱的边防暴露无遗。

  所以明朝在长城沿边接连添设了山阴、马邑、井坪千户所,威远、平虏卫以及山西老营堡、偏头、八角、宁武等卫所,而后又开始修建从黄河边老牛湾起的边墙,并在沿线布置了上百个军堡,形成了著名的山西晋北军事堡垒群。

  但是,这个时候的河套,仍然有明军的活动迹象,尤其成化时期,官军出塞去河套是常有的事,而此地也并没有蒙古部族驻扎不走。

  但是,王越死后,河套之地再次丢失,此地被鞑靼人占领,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鞑靼人和瓦剌人,就开始在此筑城停留,以此为跳板,不断对大明边境进行骚扰,从此,大明的边境,再无宁日。

  因此,河套之地不能丢,王越这个镇国军神也暂时不能死。

  。VIP中文_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