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章策论_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下到乡间,总体来说就是兴教育劝农桑。这些内容顾青云没有写太多,尽量用最精简的词组写出来。

  接下来顾青云就开始写人口是不断增多的,可是国家的土地是恒定的,为了让增加的人口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国家就应该去寻找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在陆地,他们的范围已经够大了,北方的游牧民族现在被他们打怕,可以更进一步去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把内陆的失地农民用优惠的政策吸引到北方的草原,养牛羊马也是一条出路。

  顾青云接着就提出自己的海上发展战略,认为帝国应该从海上发展,外面还有更广阔的田地,足以找到可以耕种的土地,此外,海上还有丰富的鱼肉资源。

  其实还有什么石油资源,可惜这些不能写出来,只能写鱼肉了。

  他提起前朝时期,当时的统治者派太监下西洋的事件,当时因为前朝面临极为严峻的边防压力,重点都在边防上,国家重农轻商,将所有的物资征集起来,囤积在仓库,剩余产品很少能作为商品流通,所以下西洋缺少必要的商品支撑,加上前朝的手工业、商品交换较之南宋要大为逊色,航海获得的利益不多。

  一旦他们带回来的利润不够多,满足不了人们的期望,航海就只能拦腰斩断,其航海人员所获得的珍贵资料也被当时有历史局限性的官员直接销毁。

  顾青云当初读书读到这一段时,想起平行时空的明朝也是如此,让后人大为心痛和遗憾。

  三年前的会试题目就出现过解除海禁的内容,国家在打击海盗后,好像没有明显的动作,只知道东南沿海一带百姓出海已经没有人拦截,看来国家是采取默许的态度,暂时没有更大的动作。

  写到这里,顾青云见砚台没有墨水了,就加了些清水继续磨墨,看了看角落放置的五轮沙漏,时间还早,没到午时,继续写。

  要想商品丰富能出海贸易,只能靠工匠对目前的各种生产工具进行革新,顾青云提到水车、牛、犁田的工具、纺织的工具等,先进的生产工具才能节约时间,节省人力,所以就需要提升工匠的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简而言之就是发展科技。

  貌似自己写的都是老生常谈,会不会太没有新意了?

  顾青云说这些的时候知道会有文人看他不顺眼,不过他觉得这点没什么,最多是说说而已,动不了他,毕竟更激进的言论都曾经出现过。

  在市井中和别人聊天时,顾青云早就明白哪些线可以踩哪些红线不能动了。

  把这些都写在草稿纸后,顾青云就开始写自己的干货了。他认为前面的朝代太缺乏海权观念,大家关注的重心一直都在大陆上,缺乏对海洋战略价值的重视,没有重视制海权。此外,就是自以为是□□上国,没有了解清楚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