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宫的经纬度_朕就是亡国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罗姆苏丹国,又一个想要把东罗马拱掉,自己获得帝号的蛮族。

  胡濙继续说道:“大秦国的祖上真的阔过,但是随着疆域的不断收缩,他们的军队规模逐渐的缩减,不得不依靠外来的雇用军团。”

  “就像是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八王雇用胡人作为军队,最后被反噬,出现了永嘉之乱,西晋灭亡。”

  “奥斯曼是大秦国的雇用兵的主要来源,罗姆苏丹国也是。”

  奥斯曼的来历,并非突厥,他们总是在借别人的名号,今天是突厥,明天是蒙古,后天是罗马。

  因为他们自己没有。

  这也是也先为什么要用大明恭顺王印的原因,也先连可汗都不是,他得先赶到拔都萨莱,才能继承大汗的位置。

  印绶,不是自己用萝卜刻个章就可以用。

  当被承认和拥戴的时候,即便是用萝卜刻的章也会被人认可。

  当不被承认的时候,即便是玉石和金银刻的印章,也是无用之物。

  这也是当初孙忠只是短暂借用了一段正统大宝之后,立刻就换成了朱文圭的印玺一样。

  因为在大明已经没人任正统大宝了。

  朱文圭的印绶,是李贤建立的咨政院撑起来的。

  朱祁钰看向了马欢,此人已经五十多岁,但是依旧有着极为干练的眼神。

  马欢向明宣宗献出了知名的礼物,麒麟瑞兽,就是长颈鹿。

  在宣德九年开始,马欢就一直在写《瀛涯胜览》,瀛者,就是大海;涯者,就是陆地。

  这不仅是一本旅游观光指南,还有永乐年间南下西洋各国的地理风貌,人文风情。

  大明一直有着关于开海和不开海的争论,一直持续要到了明末崇祯年间,关于隆庆年间设立的月港市舶司管理商舶的撕扯。

  马欢、郭琰、工部侍郎王卺等等都是开海派。

  马欢一直写了十七年,他想要讲故事,让大明的人知道外国是何等的模样:有一年三熟的土地;有撒把种子躺一年就能喂饱全家的产量地;有漫山遍野的香料被风打落,被土地吞噬化作尘埃;有踩一脚就冒油的爪哇和忽鲁谟斯。

  马欢想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再次激起大明开海的兴趣。

  在景泰二年,马欢终于将《瀛涯胜览》写完,来到京师,寻求刊印,始终无果。

  “还能下海吗?”朱祁钰看着马欢问道。

  马欢想了想大声的说道:“能!”

  “多培养一些通事,日后开海了,用得上,兴安,给钱。”朱祁钰示意兴安拿钱。

  兴安拿出了一张票证,这张纸,可以到大明的内承运库兑换十万枚银币,做开海通事培养的费用。

  这笔钱大约能养一百一十一个于少保的九重堂。

  很庞大的一笔数字,这也是朱祁钰开海的决心。

  通事堂由礼部负责营建管理,具体账务由户部查账,官吏的任免由吏部进行推选,工部负责营造造船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