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七章 飞梭_朕就是亡国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棉的农户是零零散散;

  松江府多雨,这老天爷稍微变点脸色,棉花就会烂到地里;

  轧车稀缺,采用最原始的手工去籽;

  一尺长的短弓,弹棉花一天都弹不了多少;

  单锭的纺车一天就几两线头;

  稍微好点的家庭,家里头有织机,再织成布,也是贩卖不易。

  这是小家庭的生产方式的弊端。

  这种方式的弊端极大。

  比如四处下乡收购棉花的商贾们,就会极力的压价,棉农忙活一年,在去籽弹絮,最后出售,能勉强糊口,还得感谢大善人们赏了口饭吃。

  即便是再加工,纺车纺线,织机织布,也多赚不了一钱的银子。

  家庭式的手工生产模式,滋生了投机者的投机行为。

  天公作美的时候,棉花收成高,棉价价格低,伤农;天公不做美的时候,棉价倒是上去了,可是棉花的产量极低,也是伤农。

  李宾言的脚步几乎踏遍了整个松江府,最大的一个工坊里,零零散散的摆放着不到三十台的织机。

  其余的都是掮客,就是走街串巷,收购去籽棉花、纱、布的商贾。

  所以,李宾言根据襄王在贵州的实践,并且以此敲定了至少要把握三成的棉纺业,才能保证商贾不进行投机,保证棉农的收益,进而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

  而李贤则认为,三成实在是太低了!

  他对松江府织造局的期许是至少五成以上,朝廷才有底气,才能形成绝对的优势,才能保证畸零女户的顺利生产。

  李贤的奏疏中,松江织造局的规模应该再扩大一倍。

  李宾言觉得三成足矣,李贤觉得五成不够。

  为此李贤和李宾言展开了一轮争吵,据说还拍了桌子。

  最后彼此都上了一封奏疏,请皇帝圣裁。

  朱祁钰更倾向于李宾言,最终朱批了李宾言的奏疏。

  因为李宾言以稽为决,深入到松江府的角角落落之内,从棉农到棉纺工坊,再到织布工坊,还有各大商行,走街串巷。

  李宾言的奏疏里,全都是对棉农的同情,他的奏疏与其说是请旨敕造松江棉纺织造局,不如说是《松江府棉农生产调查报告》。

  在李宾言的奏疏之中,棉农的喜怒哀乐仿若是跃然纸上,对于棉花的种植规模、生产方式、各地区的差异、棉农积极性极弱、小工坊生产没有标准、与掮客议价无力、掮客商行投机等等行为,都写的非常详细。

  李宾言的仰望星空是爱好,他做事,从来都是脚踏实地。

  李宾言认为三成足矣,朱祁钰先批了李宾言的奏疏。

  如果实践之中,发现即便是三成,还是无法有效的遏制投机行为,那就追加生产投资便是。

  朱祁钰陷入了忙碌之中,他除了批阅奏疏之外,还要参与讲武堂诸事,每日操阅京营,今天又是去石景厂的日子,一直忙到了宵禁的时候,朱祁钰才回到了泰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