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110章 原子弹制造方法_科学大佬的文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这种关键性保密很常见。

  比如原子弹的制造方法!

  早期的原子弹,投放在RB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其实非常的原始。

  投放于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是枪式原子弹,内部的部件看上去像是枪膛,主要有电子雷管、炸药包、空心轴块、碳化钨和铀块等。

  启动时,尾部的电子雷管将引爆炸药包,膨胀的气体会推动一块空心的圆柱形铀块,嵌到头部的另一个圆柱形铀块,两块合体就能超过临界质量。

  什么是临界质量?

  临界质量便是铀材料刚好能够维持链式反应的最低质量。

  根据美国核武器研究基地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于1969年的解密文件可知,%的纯度的球形铀-235,密度为时,临界质量为52kg。

  当两铀块合体的时候,也会撞到实心铀块周围由钋、铍金属制成的弹丸球,这些弹丸球能够释放大量中子,引发核裂变。

  此外,铀块周围被厚厚的碳化钨包裹,可以把泄露出来的中子再反射回铀块,加速链式反应,引发核爆炸。

  长崎的胖子原子弹,是内爆式的层层包裹结构,从外往里炸。

  启动时,电子雷管会同时引爆金属板下一共32个炸药包,冲击波将会往里层挤压一层由容易变形的铝制成的球状推体。

  最终不断的挤压到中心的核材料,钚-239。一种比铀-235更容易裂变的物质。

  因为挤压,这块钚-239的密度会迅速增大,达到临界状态。而里面包裹着的是钋铍弹丸球就会释放出大量的中子,引发核裂变。

  外面还有一层铀-238,用于反射中子,加速链式反应引发核爆。

  这样一说,是不是觉得原子弹的制造并不难?

  只要核材料到位,每个人都能够造?

  但事实并非如此。

  原子弹的构造确实存在着枪式和内爆式,这一点并没有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对的。这被美国解密的原子弹相关文件中留有陷阱。

  其一,解密材料故意拔高了可用核原料浓缩度,和不同浓度核原料的临界质量,使得如果照搬材料进行试验,会导致浪费大量时间对核原料进行浓缩,以及在核弹组装中导致临界事故的可能,增加了核计划暴露的风险,以及实验人员伤亡。

  其二,详实的资料会给势力领导层核弹并不难的错觉,而关键数据的错误又会导致核试验迟迟得不到进展,但核计划进展低于预期时,研究团队会遭遇极大的政治压力,甚至团队被撤换,导致严重的科研浪费。

  其三,对正在进行核计划的国家来说,如果没有按照美国资料进行试验,那这份资料不但没有帮助,反而会导致计划抉择层和研究团队的意见分裂,对于到底是坚持之前的技术路线,还是复制美国的技术路线展开争论。

  而对于领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