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048章 科研圈的两条路线_科学大佬的文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慰了张楚阳几句后,慕景池回到自己的办公桌上。

  一方面继续搜寻前沿材料的文章论文打印出来,另一方面开始为学术报告做准备。

  铝合金的相关论文,慕景池一共写了三篇,一篇顶刊,两篇子刊。都被收录,不管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都能够查阅得到。

  现在有些开始水论文的研究者已经开始引用了。

  因为论文有部分的局限性,对于顶尖的专业人才而言,就显得言之有物,文字简练、表达准确、数据详实、逻辑合理。

  但对于一般的研究者而言,或许看起来就不那么方便了,需要更多的思路参考,这就需要慕景池来进行一场学术报告。

  成功者并不是完全靠运气,总归是有实力体现的。而在科研这上面,运气也要有实力才能支撑,足够的理论下,才能把握住运气。

  所以,学术报告是分享慕景池的经验,让学习者学习慕景池的科研思路,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

  慕景池打开WPS,开始做PPT。

  ···

  星期三。

  材料学院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正式的到来。

  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者都需要提交自己的开题报告,被台下的导师所考察,就好似毕业时期的答辩一样。

  因为研究生的数量并不少,所以硕士和博士都分为好几个班级,同时进行开题报告。

  为期时间三天,从星期三到星期五。

  慕景池的学术报告在周五,算是材料学院的这次开题报告的压轴栏目。

  但是他从星期三开始,就来到了博士生开题报告的教室。

  每一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虽然接受的知识是差不多的,但思考问题的角度还是会不一样,慕景池过来听这些博士生的开题报告,也是想从他们的课题中得到些许的灵感。

  或许有些博士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清奇,能够给他提供科研方向上的灵感,这都是说不好的。

  千万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学霸!

  至于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慕景池没有过去。和博士生比起来,硕士生不论是经验还是知识,都相对浅显了些,就算是角度清奇,也无法触及深层次。

  教室中除了审题的导师们和博士生之外,还有其他的学生。

  他们也都是来学习经验的,为以后的这条道路做一些准备工作,有的可能走直博生的道路,有的走硕博道路。

  但不管是哪一个道路,都逃不开这开题报告的。

  慕景池从后面溜了进去,找了一个座位坐下。但尽管他的动静已经很小了,但还是有其他的学生看到他进来,也还有前面的老师。

  正在台上做着讲述的博士生也因为慕景池的进来而有一瞬间的卡壳。

  “你的学术报告在今天吗?”

  坐下来的慕景池,听到声音才发现自己的身旁正是同一个研究生办公室的同学,由硕士生升起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