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3章 历史的共鸣,终极预告片(1章求订阅_我的艺人天天想退出娱乐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3章历史的共鸣,终极预告片(1章求订阅!求月票打赏!)

  咔嚓!

  天空里传来一声炸雷。

  瞬间,天就黑了下来。

  “这不会是下暴雨吧?天气预报说会有暴雨吗?”

  一声炸雷吓了迟余一跳,回头往外看,瞬间由白天几乎变成黑夜。

  黑云压城!

  迟余摘掉眼镜,绕着连廊直到主建筑镜清斋,看一眼园内,黑乎乎一片,竟然没有其他游人。

  哗!

  倾刻间,大雨就落了下来。

  噼里啪啦!

  暴雨袭来。

  这一场雨,就把迟余困在这个叫做“乾隆小花园”的园里。

  虽然方圆说她有伞,但是在这种雨下,她的那种折叠小伞,是基本无用的,因为光是站在廊下,溅落的雨都能溅在身上。

  而且还竟有些凉爽到起鸡皮疙瘩。

  静清斋是开着的。

  里面是皇家气象的装饰,一些匾额上,写着“不为物先”、“三岛和风”、“华清春晓”、“太液云翠”,多是乾隆的字体。

  镜清之意,取自物有天然之趣,人忘尘世之怀。

  “好大的雨啊。”

  方圆来了一句无用的感慨。

  “是挺大的雨。”

  迟余回了她一句。

  历史的共鸣感还没有找到,倒是先找到了雨滴的共鸣感。

  这倾盆大雨,迟余就在屋檐下躲着,戴上耳机,声音放到最大,耳边是恢宏激昂的音乐,脑子里想的是那些密密的歌词,眼前是密密的雨幕。

  听着听着,有到这雨里淋一下的冲动。

  “你在这里等我,我转一圈。”

  静心斋内以叠石为主景,周围是亭榭楼阁,以游廊穿联。

  堪称是一步一景,一景一名。

  《红楼梦》中记述:“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声色。”

  静心斋内,便是如此。

  八千七百平方米的小园子里,带名字的建筑或景物,便有十二处之多。

  迟余从镜清斋转右走,游廊里穿行,过抱素书屋时,瞥了一眼东南角的韵琴室,随后忍住了上石桥上的冲动,再往前走是焙茶坞。

  焙茶坞之后,一个九十度的转弯,是罨画轩。

  罨画是个很有意思的词,原意是指色彩鲜明的绘画。

  晚唐韦庄《归国遥》里的句子,罨画桥边春水。几年花下醉。

  明杨慎《丹铅总录·订讹·罨画》里说,画家有罨画,杂彩色画也。

  后来,罨画就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筑物等的艳丽多姿。

  所以这里的罨画二字,就是指坐在这轩内,可欣赏如画的自然景色。

  另有罨画溪,是个溪水的名字,沈周曾沿着罨画溪泛舟,后创作出了罨画溪诗画。

  罨画轩往里走,是斜向上的游廊,一直到最高的叠翠楼,叠翠楼上,可以南看北海,以及此时已经完全被雨幕遮住的白塔。

  从叠翠楼的北侧游廊向北看,可以看到什刹海。

  据说,当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