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32章 老陈不糊涂_大人,得加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32章老陈不糊涂

  国防部很快拿出具体出兵方案。

  计抽调安亲王系八旗中央军14500人,绿营兵12000人,另护军侍卫3000余;

  步军统领衙门所辖京师马步兵7000余人;

  两蓝、两红、镶白五旗直属部队并王公亲卫组成的6000特别行动队。

  为了加强攻坚能力并壮声势,又抽调内务府直属的上三旗包衣青壮8000人随同出征,全军共52000余人,分步、骑、炮、工共48个团。

  为了统一指挥,经老富提议,王公大臣一致决议,定军名为“安国”。

  即安国军。

  此军名一听就是对应讨逆的。

  不管是格局还是内涵又或象征意义,都远远压过讨逆军。

  是个好彩头。

  据海康说现场气氛很好,很热烈,皇上的讲话极大提高了出征将士的信心,此次出征有望大获全胜,斩断鬼子六伸手京师的黑手,再造乾坤。

  因为,这才是他钟意的继承人,而不是那拉那个贱女人生的永璂。

  乾隆不是太快活,因为他亲自出征的愿望没有得到王公大臣的支持。

  为此,第一次同富爸爸争执。

  原因是富爸爸不同意册封永琰为亲王,只同意封其为多罗贝勒。

  如果说一开始他还窥伺皇位的心思,这会是真的什么也不想了。

  乾隆不悦:“此处就你我父子二人,有什么话不能对阿玛说的?”

  大体按照出兵比例摊派,人人有份。

  考虑到太上皇毕竟上了年纪,精力不如从前,老富规定上皇两天才能见一次老臣,原则上不要超过一人。

  十五阿哥永琰在乾隆退位后,被其哥哥嘉庆皇上册封为惠亲王。

  永琰迟疑了下,低声问听说阿玛想要出征却被王公大臣会议阻止了是真的么。

  是也不是,不是也不是。

  舆论上更是不遗余力的为出征造势,营造出大军一出,所有问题都将解决的大好气象。

  永琰突然欲言又止。

  因为他皇阿玛都搞不定的事,他能搞定?

  被封亲王之后也一直在府中深居,以致于要不是太上皇时不时的召见这位亲王,很多王公大臣都快忘了皇上还有这么个小儿子。

  但架不住永璂心疼这个同他一样没了母亲的幼弟,只得勉强同意下来。

  阜城门外的讨逆军不知道是炮子没了,还是不想浪费炮子,也停止了对京师的炮击。

  此外,又着顺天府动员外城汉人青壮一万多人随军,主要承担后勤转运任务。

  自从主动退位并传位给十二阿哥后,乾隆的待遇节节提高,不仅可以有在永寿宫周围自由活动的权利,还可以接见一些老臣。

  永琰一一回答,听得乾隆很是满意,欣慰的看着长成大小伙子的小儿子,内心却是此痛不已。

  为了获得摄政王的无条件支持,及时把昌平同大全抢回来,老富也大度的将兵团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