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我已不在江湖,可江湖仍有我的传说_大唐里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大唐来说,二月初一的中和节是一年当中农事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百官须得晋献当年农书,田、亩、丁等数据。朝廷以圣人的名义赐发劈柴的刀,量衣量地的尺,并宴请在京的官员。各里各村各庄民众互赠种子,家家户户开酿宜春酒。

  这一天循例休沐,只有礼部还在四处张罗。赵正收到了宫宴的请柬,随之而来的,还有一柄农锄、一把柴刀,一支木尺和一副两脚尺。

  马上便是春耕,明天的龙抬头,赵正还需要亲自下地劳作。等春耕结束后,他便要去工地,工部、礼部、户部派出了庞大的阵容。听说光夫役便调佣了四万人,东都的工匠也被一股脑地抽调到长安来,木料、铜、铁等一应物事车载、船拉,需要源源不断地从矿场、林场运送到长安。工程之浩大,花费之巨量,赵正也是头一次。但其实他的事并不多,只须照着日子检查攻城进度,督查用工用料,以及检验兴庆宫的水流、夯土、城墙扩建等粗略问题。其他诸如协调民佣、用度、建造材料,以及长安东北边的山川、水文堪舆等事项,均有专人负责。

  坦白说,他就是个名义上的监工兼工程进度汇报人,仅此而已。圣人把他扔到这个位置,其实很多人心里也有些犯嘀咕。当然,因为朝堂上弹劾的所谓“六宗罪”成了赵正堕落如此之快的罪魁祸首,坊间传闻新晋上护军被圣人所不待见,明明战功彪炳,却被丢去兴建新宫,由此可见一斑。

  于是,有些风言风语在长安疯传,茶寮酒肆说书人起了推波助澜的功劳。诸如河陇新政,凉王撇下了功臣赵正赵元良,你以为因何?还不是因为他功高位重,凉王嫉贤。要不然为何是安国公亲自出面参劾?还有的说,那是因为在安西前线,赵元良笼络军心过甚,导致安西军、右武卫只知有赵元良,不只有大唐,不知有圣人。原本此欺君之罪,罪该处死,但圣人惜才,才未将他下罪。

  说好的也有,说赵元良平定安西,此番入朝原本是因为要接兵部尚书之职,统领南衙十六卫,日后就算不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最次也得是河陇节度使。此人善战,扫灭吐蕃指日可待。但南诏挑衅,剑南用兵在即,凭大唐今日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万不能同时两端开战。赵元良屈居一个“营造使”的身份,只是因为年轻,这长安城中人脉甚为复杂,圣人权衡利弊,决定亲自调教。日后定还有放回河陇的时候,届时,诸位便能再见这战神大杀四方,为大唐奠定一个万世兴盛的石基。

  基本上各种各样的传言都有,就算是在香积寺的诗会上,正戏还未开场,前菜便被赵元良的花边堵了个严严实实。

  前日回鹘汗庭遣使到了长安,除恢复向大唐皇帝晋献岁贡之外,来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