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95章 邀请李靖_耕耘贞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泰从弘福寺出来,到底深吸了一口气,至少针对吐蕃的信息网算先布置开来。

  说实话,李泰没打算让这些僧人去做细作。

  相反的,李泰只需要他们做个正常的为双方和平交流而努力的普通僧人而已。

  如果他们中有一些佼佼者,能真心怀慈悲的帮助吐蕃人就更好了,至少李泰对此是秉承相当支持的态度。

  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需要得是真正能解析吐蕃人,甚至解析印度人的高才。

  他们能融入到吐蕃的生活中,去分析吐蕃人的本性,去分析吐蕃人的体制。

  这样将来真打起来才能更加针对吐蕃人,将来大唐跟吐蕃真的爆发战争,那自己也能多几分底气。

  这种方式实际上算是从大英帝国身上学过来的。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全球霸主,大英帝国在侵略前,一般上会提前资助国家中真正有良心的学者前往某个国家进行学习考察。

  这过程中大英帝国不会对学者有任何政治上干扰,甚至很多权贵还会慷慨解囊的资助。

  但等到这学者,在当地做了全面详细的考察,并且将其编辑成书后,这本书便会成为大英帝国针对当地政权与百姓的一本重要参考资料,甚至是当地的百科全书。

  然后便开始对这国家从上到下的全面殖民,将其彻底成为大英帝国的资料生产地或者产品倾销地。

  那位有良心的学者往往会因真心对被侵略国家的苦难而放弃高薪工作去那国家做慈善。

  但他的帮助又会被大英帝国作为榜样,成为大英帝国与殖民地友好关系的标志。

  只能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

  当身处于一个为了直接殖民而不断启动战争机器的国家时,哪怕这国家中少数良心高洁之人的一切善举,都会为自己国家侵略他国而添砖加瓦。

  毕竟很多的时候,个体的意志是没有办法逆转整个势力的大势的。

  而李泰大概也是这样的套路。

  自己没想要用僧侣去做奸细,因为奸细这一种东西,只要你去做了,被怀疑了,对国家机器来说,想要查出来都不是什么难事。

  毕竟你要是在军营鬼鬼祟祟的,谁还不知道你不怀好意啊!

  但只是要你全心全意的做自己的本职工作,顶多就写一份日记,那有大唐在后面背书,就算是吐蕃也不敢轻易的跟这些僧侣起冲突。

  吐蕃到底是不敢轻易得罪大唐。

  没办法,这就是王玄策在大非川打出来的那一场战争的红利了。

  这战争红利不仅是当初的战争赔偿,以及接下来十几年的区域和平,更重要得是双方的心气更是随着战争胜利变得截然不同。

  尤其对于弱小的国家来说,很可能就会因打赢一场退无可退的战争,从而拥有在强者林立的世界上拥有立足资格,这是很多弱小国家都梦寐以求的事。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